首頁>健康>

零基礎學針灸(基礎治療篇3)

一位朋友因便血,去住院治療,經過胃、腸鏡檢查以後,確診是內痔,醫院建議注射栓塞治療。朋友考慮再三不想手術或注射栓塞,徵求我的意見,看看針灸能否治療。我說如果方便,可以針灸調理兩次,看看效果吧。針灸一次以後,便血消失,症狀明顯緩解。隔日後再針一次後症狀完全緩解。不過朋友的內痔是比較輕微的,透過針灸或膀胱經上的痔點挑刺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但是有的嚴重的混合痔要量力而行,辨證施治。今天就給朋友們介紹治療痔瘡的一組穴位:人中穴,百會穴、雙側太沖穴、長強穴、雙側二白穴和承山穴。首先患者取仰臥位,針人中穴、百會穴、雙側太沖穴,然後患者改為俯臥位,掌心向上,針長強穴、 雙側二白穴和承山穴。順序最好是按照所說的穴位順序。

1、人中穴。督脈,手足陽明經交會穴,主要對暈厥,中風,中暑,昏迷等急救的要穴,現代常用於治療休克,暈車暈船,急性腰部扭傷。穴位治療原則是經絡所過疾病所治,人中穴連線任督二脈,刺激調動氣血執行,作為配穴,對痔瘡有協同治療作用。取穴位置:面部人中溝上1/3處。針刺時一般在人中溝1/2處,向斜上方斜刺0.5寸。

2、百會穴。百會穴是督脈,足太陽經的交匯穴,主治眩暈,頭痛、中風,健忘、高血壓、急症腦血管病等。百會穴具有昇陽、益氣、舉陷的作用,常用於臨床中因為中氣不足所致的脫肛、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眩暈、頭痛等。取穴位置:在頭頂,前髮際正中上5寸或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平刺進針0.5寸左右,或三稜針點刺。

3、太沖穴。足厥陰肝經上的要穴,對急性腰扭傷,睡眠不好,有獨特的療效,肝主筋,對勞損和筋扭傷有明顯效果。現代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癲癇、月經不調、中風後遺症等。是著名的“消氣穴”。配合谷稱為四關穴。取穴位置: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線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至無法推動處即是;或者拇趾、次趾夾縫向腳背方向二橫指後即是太沖穴。直刺0.5-1.0寸。

4、長強穴。屬督脈之絡穴,常用於治療痔瘡、脫肛、洩瀉、痢疾、便秘、便血、腸炎、腹瀉等。長強穴具有通任督脈、調腸腑的功效,對腸炎、痔瘡、便血、脫肛等疾病都具有較好的療效。取穴位置:長強穴位於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直刺1-1.5寸。

5、二白穴。經外奇穴,主治痔瘡、肛裂、脫肛、裡急後重、前臂痛等,和長強穴是治療痔瘡的主穴。取穴位置: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4寸,橈側腕屈肌肌腱的兩側各 1穴,一臂2穴,左右兩臂共4穴,伸臂仰掌取穴。直刺0.3-0.6寸。

6、承山穴。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要穴之一,常用於治療腰腿痛、腓腸肌痙攣、痔瘡、脫肛等,為腿部轉筋,肛門疾患的常用效穴。取穴位置: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伸直小腿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本穴。

治療期間患者忌辛辣,配合練習提肛縮腎,可每天治療一次或隔天一次,7次一療程。必要時在膀胱經膈俞穴至肝俞穴和大腸俞穴周邊挑刺痔點。

下面再給大家講一個針刺四逢穴治療小兒積食症,成人消化不良的操作。小兒積食是一種由脾胃運化異常引起的常見疾病,成年人也常有消化不良的症狀,針刺四縫穴均能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

四縫穴。是經外奇穴,其具有治療小兒疳積、百日咳、調節陰陽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現在其治療範圍逐漸擴大。對胃痛、腹脹、腹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小兒驚風等症均有奇效。取穴位置:第2至第5指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治療操作:三稜針點刺,兩手共8穴,每3日治療一次,5-7次一療程。多數一到二次有效。

我們現在透過部分疾病的治療,逐步瞭解針灸,每一疾病的治療不止是一種方法,後續我們會透過對一種疾病的治療引申一類治療法則,朋友們對法則掌握之後對每種疾病就會有自己的治療方法。比如說五輸穴治療法則、俞募治療、會郗治療等等,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可及時提出,我們共同學習。期待下節再見!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再談舌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