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後,天氣逐漸開始回升。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大地充滿了生機。但因氣候多變,疾病易發,因此有說法稱春天為“百草回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春困、口舌生瘡、便秘等症狀,從中醫角度來看,都屬於春燥的表現。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春季宜養肝。祖國醫學認為,春季五行屬木,木遇春而旺。人體五臟中,肝屬木,與在季節上與春季相對應,所以在春季時肝臟的功能較其他季節更活躍。明代醫學家張景嶽說的“春應肝而養生”就是“肝應春天,春季養生以養肝為先”的意思。
春季肝火旺的表現
春季往往容易肝火過旺,表現在有些人身上就是愛發無名火。如何判斷肝火過旺呢?肝火過旺亦稱肝火亢盛或陽亢,主要表現為口苦、咽乾、易怒、頭暈目眩、脅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失眠多夢,甚至出現耳聾耳鳴等。
肝火多由外界因素刺激,往往因自身精神壓力過大,內心長期處於焦慮、失衡狀態而引起。所以,降肝火特別要重視生活起居的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以養肝,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整情志、緩解焦躁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嚴重者,可在中醫大夫指導下采用滋陰養肝、清熱瀉肝、平肝潛陽的藥物加以調理。
春季養肝護肝的方法
1.多喝水:減少毒素損肝臟
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2.飲食平衡:保障肝臟功能正常運轉
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飢餓,飢、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臟功能的失調。所以,春季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3.少飲酒:利於肝臟陽氣升發
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這是對健康人而言的,肝病患者要完全戒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會傷肝。據醫學研究表明,體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謝60克酒精,若超過限量,就會影響肝臟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4.樂觀開朗:有利肝氣順調心情舒暢
由於肝喜疏惡鬱,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久之,易導致肝病。
春季飲食上的兩點建議:
1.辛甘之品助春陽
初春陽氣初發,辛甘之品可助春陽,宜食辛甘之蔥、生薑、棗、花生、小麥粉、蕎麥、玉米等穀物,豆漿、豆腐、赤豆等豆類,橘子、金橘、香蕉、蘋果、梨等,也要吃些海產品、蛋類。陰虛內熱之人,可選擇鴨肉、海帶、綠豆、甘蔗汁、荸薺、百合等,以消火。要少吃酸澀、油膩、生冷食品,多選擇含維生素B、E的主食與副食,以養脾胃。
2.多甜少酸防“肝旺”
中醫認為,春季為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當令之時,宜適當食用辛甘的食品,而生冷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還要防止“肝旺傷脾”。這樣在春季應該適當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因為酸性食物入肝,甜性食物入脾。春季因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礙,影響消化吸收,應少食酸澀、油膩之物,以增加脾胃功能。為了預防肝旺傷脾,還可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