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梅契尼可夫說,腸道健康是世界上最好的長壽祕訣。的確,每個人都離不開吃、喝、拉、撒、睡,如果一個人只進不出的話,會不會成為傳說中招財進寶的貔貅?來談談關於“拉”的一些事兒。
便便的“前世今生”人體腸道約長8~9米,包括小腸、結腸和直腸3大段,後兩者統稱大腸。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100%靠腸道吸收,99%由腸道消化。隨著食物的攝入,通過消化道肌肉舒張和消化液的分解,食物分別遊歷過食管、胃、小腸和大腸一路向下。
期間人體把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水等搬進來,而剩下的食物殘渣將在大腸內停留十幾個小時。在最後階段,食物殘渣被大腸吸收掉部分水分,並在腸道細菌發酵和腐敗作用下形成糞便而被排洩掉,歷經多方磨難便便終成“正果”。
為什麼會便祕便祕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大便次數減少,一般每週少於3次,伴排便困難、糞便乾結。
功能性便祕
單純型便祕:進食量少或食物過於精細或水分不足,工作緊張、節奏過快、工作性質和時間變化、精神因素打亂正常排便規律;
結腸運動功能紊亂:常見於腸易激惹綜合徵,是由胃腸道平滑肌運動障礙所致。
器質性便祕
腸道本身:結腸、直腸、肛門疾病;
腸道外的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截癱、多發性神經根炎等;
外力所為:嗎啡、抗抑鬱藥等。
便祕以後自己能做什麼合理膳食、多喝水纖維素可以減少大腸對水份的吸收並刺激腸運動。而多喝水有助於軟化糞便,改善便祕症狀。推薦每日攝入膳食纖維25~35克、每日至少飲水1.5~2升。
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結腸活動在晨醒和餐後最為活躍:建議患者在晨起或餐後2小時內嘗試排便,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避免蹲坑時看報紙、玩手機打遊戲)。
適當運動增加腸道蠕動功能
運動可以可以緩解肌肉:有效幫助全身肌肉的收縮與放鬆,也可以幫助腸胃道的蠕動。
蹲姿如廁,有助便意產生
蹲姿最能使力排便:因為蹲姿可以讓我們的恥骨直腸肌,處於一種鬆弛的狀態,如果是坐便器的話可以考慮加一個馬桶凳墊高,使恥骨直腸肌放鬆而達到酣暢淋漓的感覺。
改善便祕的其他方式服藥:無論是促動力藥還是通便藥(俗稱瀉藥),"是藥三分毒",請勿自行服用藥物,可以諮詢全科醫生後安全使用。
生物反饋治療: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學會將生物反饋治療作為症狀性盆底功能失調的一線治療方案。可用於治療相關慢性便祕,據報告療效可達96%。但目前國內該治療方法報道較少。
其他如益生菌、中藥(包括中成藥製劑和湯劑)能緩解慢性便祕的症狀,鍼灸、推拿也有一定療效,但其療效的評估尚需更多循證醫學證據。
排便問題還是一個相對較隱私的話題,很多人往往諱疾忌醫,或者羞於就醫。但是,便祕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往往最後會對生活品質產生很大影響,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非常重要。
有時候,便祕還是一些疾病的表現,年齡>40歲、伴有報警症狀(黑便、大便變細、腹痛、消瘦等)的人需要警惕一些器質性的疾病,應進行檢查以排除比如腸息肉、結直腸腫瘤等。所以,一旦發現自己便祕,而生活習慣的改變對症狀無改善時,請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