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翹首期盼春天到來而病毒遠去,但新冠肺炎形勢仍然嚴峻,做好防護工作不能鬆懈。因為無論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抑或是新冠狀病毒,都是具有季節性流行的特點,往往是天氣多變時候,人體正氣虛弱時發病。
鍾南山說:“年輕人的免疫力和自愈力相比老年人強,對病毒本身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病毒在身體存活時間不長就死亡了。”針對新冠肺炎,目前有沒有特效藥?那自愈的人都有啥特點?自愈和體質有關,多為免疫功能健全的人。
而《黃帝內經》中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所以春天適合多做舒張的活動,但是隻能呆在在家的你,該如何養生?如何應付好倒春寒情況?
如何在家預防寒邪?一、肺主皮毛、宣肺驅寒
《黃帝內經》言:形寒飲冷則傷肺。所以防治寒邪,第一重點在肺,肺主表、肺主皮毛,而寒邪傷人往往是從肺、皮毛而入,而倒春寒的時候,往往溫差變化大,這種情況易導致感冒不適,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惡寒怕冷,鼻塞鼻涕,噴嚏,頭痛等,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1注意休息、適當飲用熱水
首先要注意休息,適當飲用熱水,或者熱的姜紫茶、熱粥等,微微汗出,可以使寒邪從內而出,但若出現發熱情況則需及時就診。
姜蘇代茶飲:生薑3片、紫蘇葉2片、紅棗掰開2個、陳皮一小塊。
姜蘇代茶飲可以解表祛溼,益氣散寒通竅,適合風寒普通感冒。
2適當運動,增強抵抗力
其次預防方面,可以適當運動,因為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可以堅持打八段錦、瑜伽等運動達到舒展肝氣,加強運動量的效果。
所謂動則生陽,陽以化生,8個動作經常練習,能夠疏通經絡,消解化瘀,增力補鈣,保津益氣,減脂降壓,暢通氣血,疏筋柔體,強體增智,從上到下依次調理心肺、 脾胃、 肝膽、 腎和泌尿生殖系統等。
3適當艾灸,提升陽氣
艾灸激發自愈力: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發提高的。艾灸的治療本身其實並不神奇,它只是通過灸火刺激人體經絡穴位,激發人體自愈力而已。疾病的康復90%源於人體自愈力,艾灸本質是激發自愈力。
艾灸的神奇,不是以病治病,而是對身體整體的調理和恢復。有些人可能只是因為頸椎病才選擇艾灸,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尿頻、尿急、憋不住尿的症狀竟然也隨之治癒了。又或者是失眠沒有了,鼻炎再也沒有犯過了。有些老年人甚至發現,爬滿手臂多年的老人斑竟然也在逐漸變淡或消失。
經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初次嘗試艾灸時覺得它不會有什麼太大作用,只不過是溫熱舒服一些而已。
但隨著灸治時間不斷延長,你會驚奇發現,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關主治病症治癒,且身體的其他不適也會伴隨艾灸而消失了……
艾草純陽之物,激發自愈力
艾草是純陽之物,艾灸時通過面板、經絡的能量傳遞與滲透,可驅散寒氣,溫通經脈,氣血痺阻不通的各種疾病症狀得到緩解和消除。但其本質在於艾灸從內部為身體補充陽氣,滋補脾腎,健腎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體自我修復和防禦的自愈力。
艾灸提高自愈力的四大穴位:
大椎穴、神闕穴、腎俞穴、足三裡穴
大椎穴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大椎穴歸屬脈,艾灸此穴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等作用。
神闕穴(肚臍)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艾灸此穴有使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等作用。
腎俞穴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腎前穴歸屬足太陽膀就經,艾灸此穴有補腎助陽、調節生殖功能,緩解腰痛、腎臟病、高血壓等作用。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一橫指(中指)處。坐位屈膝,取犢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足三裡穴歸屬足陽明胃經,艾灸此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
以上四個穴位,大家有時間可以每天艾灸1到2個穴位,每次每個六位施灸15-20分鐘,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棒。
穴位的艾灸順序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如果有時間,最後可艾灸足部湧泉穴,避免上火,艾灸期間不應著風受涼,保持平和情緒。
飯飽酒後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後毛孔舒張,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艾灸一向是慢功出奇效,無論是養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堅持。如果沒有艾灸條件,可以每日按揉相應的穴位,防病保健,提高自身抵抗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二、溫中健脾,調整飲食
因為過年期間,進食較平時增多,容易大飲大吃,此時寒邪易傷及脾胃,且容易與溼邪、食積結合在一起。出現如胃脘部脹滿,舌體胖大,齒痕,白膩苔,腹瀉水樣便或者粘膩便,吃冷的容易胃痛等不適。
適當減少食量,避免久坐久臥
若兼有食積,如易腹脹,解酸臭、臭穢大便,則需要適當減少食量,避免久坐久臥,適當多步行或按摩腹部促進消化,家中小孩子可以適當備用保和丸,而大人則可備用保濟丸等。
寒邪容易出現鬱而化熱而成寒熱錯雜證,上吐下瀉,發熱等症狀(特殊時期一定要多注意)。
三、疏通氣血,活動筋骨
因為春天的到來,氣候溼度轉大,倒春寒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雨雪天氣,從而寒溼二邪會結合在一起,同時因為大家都在家「蝸居」,肢體缺乏活動,氣血不流動,此時最容易受到寒溼二邪的侵犯。如最突出就是肩頸部的緊繃、酸脹、痠麻不適,因為大椎穴就在此處,邪氣最易從此處進入。其次就是老人家常見的腰膝痠痛等。
1寒邪為主,可選用溫法
若以寒邪為重,肩頸部緊繃感為主,可以選用溫法,如艾灸大椎穴,每天1-2次,每次15分鐘左右,灸完之後適當活動頸部,避免受風寒。或者用熱水袋熱敷也可達到療效。
2溼邪為主,可選用汗法或者利小便的方法
若以溼邪為主,症狀為困重感,肌肉痠痛為主,平素汗出少,那麼可以選用汗法或者利小便的方法,最簡易的辦法就是喝熱粥,喝熱粥第一可以助胃氣,胃氣充足可以促進氣血執行,喝熱粥後會加快人體津液的代謝,多小便則溼邪可以從小便而去,同時喝熱粥可以助汗,微微汗出則溼氣從表而去。這都是飲食調理的方法。
當然,還需要加強運動,運動可以有助氣血執行,振奮陽氣,驅散寒溼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