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學一些穴位養生小知識,小病小痛自己輕鬆搞定,今天來學習三陰交穴。

【識名】

「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即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相交匯的穴位。

【出處】

三陰交,最早見於《鍼灸甲乙經》,其曰:「三陰交,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屬足太陰脾經。

【定位】

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取穴】

正坐或仰臥位,手4指併攏,小指下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處,小腿內側骨後方即為本穴。

【婦女三陰交】

肝主疏洩、主藏血,脾主統血,腎主藏精,精血同源,女子以血為本,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

氣血是婦女行經、胎孕、產育、哺乳的物質基礎,經帶胎產容易損耗血液,因此女人需要大量的血液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婦科疾病大多由肝腎虧損或衝任損傷所致,而三陰交為足三陰經的交會穴,能夠同時調理肝、脾、腎三個臟器,故此穴是調理婦女經、帶、胎、產及相關衝、任脈疾病的首選腧穴,因此有「婦科三陰交」之說。

【功效】

調理月經

現代女性,大多有月經推遲或月經提前、週期不規律、量少或量多,甚至是閉經等月經不調的問題。

若脾腎虧虛,化源不足,胞脈失養則可出現月經推遲,經量過少、閉經等證;若肝腎陰虛,熱伏衝任,迫血妄行,或肝不藏血、脾不統血均可致月經提前、崩中漏下等證。

常常點按三陰交穴能夠健脾和胃,調補肝腎,因此能夠解決一系列月經不調的婦科問題。

緩解痛經

中醫認為痛經多與肝、腎、衝、任等經脈有關,其病機在於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痛經多以寒凝氣滯血瘀為主,多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疏洩失常、瘀血內停而致。

點按三陰交,一可補氣和血,二可疏通經絡,三可溫腎陽去寒凝,對緩解痛經有很好的療效。

調理帶下病

俗話說「十女九帶」,帶下病是婦科中最常見到的疾病之一,其臨床表現除了分泌物多,感到潮溼不適外,常常還伴有陰部搔癢,甚是讓人難受。

中醫認為,本病之生,多為脾氣虛弱、腎氣不足、肝經氣鬱化熱等影響到衝、任、督、帶諸脈的氣血執行,而導致溼濁、溼熱下注引起。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之穴具有健脾利溼化濁之效,可以治療帶下病。

緊緻肌膚

三陰交歸屬脾經,中醫認為,脾主一身肌肉,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肌肉面板會逐漸變鬆弛,從而顯現出老態,而三陰交有健脾功效,在三陰交處施以導引按蹻手法,可起到健脾作用,從而減緩肌肉鬆弛,達到緊緻肌膚、延緩衰老的效果。

調和脾胃

足太陰脾經的經脈循行:「入腹屬脾,絡胃」;故三陰交擅長調理脾胃系疾病,如腹痛、腸鳴、腹脹、洩瀉等。正如《鍼灸大成・心脾胃門》所言:「脾病溏洩: 三陰交」。

調理失眠

失眠多由飲食不節、七情內傷、勞逸失調、病後體虛等病因所致,其病位在心,與肝、脾、腎密切相關。

三陰交能夠調理肝、脾、腎三髒,具有健脾安胃、調肝滋腎、養心安神的功效,從而使臟腑各司其職、寧心安神,改善失眠的症狀,是調理失眠症的常用穴。

此外,三陰交對陰虛引起的諸多症狀,如:頭暈、耳鳴、健忘、多夢、腰膝痠軟、手足心熱等,以及男性腎系問題如:遺精、遺尿、陽痿、早洩、小便不利等均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導引按蹻】

操作方法:用手指中指輕輕點按三陰交30-60分鐘即可。

【操作注意事項】

選定了穴位之後,在找準穴位的前提下,操作上注意三點:輕、靜、向。

輕 | 指的是力度輕,輕輕接觸面板的力度就可以,不是平時的按揉手法。

靜 | 指的是靜止,找準了穴位,按到上面保持靜止,不要揉、不要震動、不要到處跑。

向 | 指的是方向,中醫講究順經為補,逆經為洩,只有方向找對了,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女性養生就應該喝熱水、洗熱水澡?錯,合適的溫度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