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正常的胃是幫助人體儲存食物,在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等,對食物進行機械和化學性的消化胃腔內面有一層“保護膜”,避免胃酸腐蝕胃部。正常來說,健康的胃粘膜呈淡粉色,但很多不良飲食習慣,導致胃粘膜受損,引發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疾病。

胃不好的人,一旦出現4種變化,若佔了一個,可能是胃病了,別忽視!

人到中年,胃病易發展為胃潰瘍,若潰瘍面長期得不到修復,會增加病變的可能。

變化一:食慾減退、乏力,體重驟減,若短期內出現食慾減退、乏力、疲憊,及消化不良性的腹瀉、噁心、嘔吐等,伴有體重急速下降,可能是胃部發生了病變,要警惕。

變化二:疼痛部位發生改變,患有胃潰瘍的人,一般飽餐後,30分鐘至2小時內會出現胃痛,下一頓飯之前,疼痛會消失。若疼痛發生了改變,如持續無規則的腹痛、胃痛減輕等,都要警惕,可能是癌變訊號。

變化三:腹部出現包塊,若在腹部摸到包塊,質硬,表面不光滑,按壓時有壓痛感,甚至放射到背部、左腰部、肚臍部等。隨著包塊增大,嘔吐症狀也會加重,這時,要警惕。

變化四:大便變黑,若大便顏色變黑,或大便潛血試驗結果呈陽性,伴隨嚴重貧血,要警惕,可能是胃部發生了癌變。

提醒,3件事是胃病的“加速器”,最好一一改掉!

第一件:喝酒: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可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引起粘膜下血管的收縮、痙攣,長期如此,會引發胃潰瘍,從而增加胃粘膜的病變。

第二件: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增加胃部的消化負擔,引發胃病。長期處於飢餓狀態下,大吃一頓,對胃的健康非常不利。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有一定的規律,若在胃液高峰期胃裡沒有東西,易損傷胃黏膜。過了吃飯時間,暴飲暴食,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

第三件:亂吃止疼藥:很多人胃不舒服就會吃些治胃痛的藥,但在不名病因的情況下,亂吃止疼藥,可能會加重胃部病變。

生活中養好胃,謹記這些:

“兩水”:

1,溫水:溫水,在35-40℃,是胃黏膜最舒服的溫度。日常喝水,多喝些溫水,避免喝太涼、太燙的水,更不要喝含有酒精類飲品、碳酸飲料、咖啡等。切記一點,吃飯後30分鐘再喝水,利於養胃。若飯後立即喝水,會稀釋胃酸,影響消化。

2、補充益生菌:常衛健益生菌能恢復胃腸道生態平衡修復受損的腸道菌膜,修復受損的腸道免疫器官;常衛健益生菌能夠修補胃腸道受損的黏膜消除黏膜炎症;常衛健益生菌可以重建腸胃微生態系統,維持腸道正常菌群,調整微生態失衡。常衛健益生菌活著進入腸道內,並在腸道生長代謝,可以促進腸道內菌群正常化,抑制腸道腐敗物質生長。一部分益生菌在胃壁的定植能排除幽門螺旋桿菌的粘附,另一方面,益生菌生長繁殖產生的有機酸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生長。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減少體內毒素,促進腸道蠕動,提高腸道機能,改善排便狀況;膳食纖維是人體必需營養素,具有軟化大便、保護腸道的作用;益生元具有促進益生菌大量繁殖,調節腸道健康的作用。常衛健: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纖維的三大組合,互補互助,清除腸道毒素,維持腸道生態平衡。

“三多”:

1,吃飯時,多咀嚼一會兒食物在嘴裡多咀嚼一會兒,可將食物嚼得更碎一些,能減輕胃的消化負擔。建議,一頓飯的時間在15-20分鐘左右,食物得到充分咀嚼後,不僅養胃嗎,還有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2,吃飯多規律些,避免三餐不定:胃,有自己的“生物鐘”,也是一個很守時的器官,若到了“飯點沒吃飯,或經常吃宵夜等,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誘發胃病,且,對肝臟也有損傷。

3,睡前,多按摩腹部:按摩腹部,有助於消化,促進胃腸蠕動。睡前,將雙手交疊放在肚子上,以肚臍為中心畫圓,用掌心左三十下、右三十下。剛開始力道小點,後面可以稍微加大力道。堅持做下來,可有效改善腸胃功能。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養生圖文資訊,特別是當涉及食療、藥品、配方、鍼灸技術等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冶療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使用!若有侵僅請聯絡我們刪除,謝謝!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防治感冒咽炎 試試這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