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由於尿酸鹽沉積導致的一種晶體相關性、關節炎症性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過去幾十年相比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酒類、肉食類、海鮮類等食物越來越日常化地進入到人們的餐桌上,這些過量的高嘌呤飲食不可避免地導致體內尿酸生成過多,超過腎臟的排洩負荷時,又會導致尿酸相對或絕對排出減少,血液中尿酸濃度升高,繼而形成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的直接後果是尿酸鹽在各個器官組織不斷沉積,形成尿酸石。如果沉積在腎,則形成腎結石;如果沉積在關節,則形成關節石,誘發急性炎症和痛風發作。近年來痛風的發病率呈現不斷升高趨勢,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極大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因此,痛風的日常管理尤為重要。但是,關於痛風的飲食、用藥時機等問題,目前仍存在很多爭議,作為患者,該如何抉擇呢?
第一、痛風能否喝豆漿?
大家都知道痛風需要嚴格注意飲食,特別是高嘌呤飲食。所謂高嘌呤飲食,即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為100-1000毫克的食物(嘌呤在體內可直接轉化生成尿酸)。這些食物包括動物內臟,如 肝、腎、胰、心、腦;肉製品如肉餡、肉汁、肉湯;海產類如鯖魚、風尾魚、沙丁魚、魚卵、小蝦、淡菜;禽肉類如鵝、斑雞、石雞;大豆製品;輔料類如酵母;蔬菜類如香菇、紫菜等等。豆製品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所謂“高嘌呤”飲食。那麼,痛風病人能喝豆漿嗎?我們都知道,20克黃豆足以打一杯250毫升的濃豆漿。按照100克黃豆含120毫克嘌呤來計算,250毫升的豆漿中嘌呤含量僅為24毫克,並不算高嘌呤食物。因此,豆漿是可以飲用的。但是如果腎功能不全,需要限制植物蛋白攝入量的情況下,要儘量避免飲用。
第二、急性期能否降尿酸?
痛風急性發作往往伴有突然發作劇烈的疼痛,是由於尿酸鹽結晶或尿酸石誘發組織的急性炎症所致。因此,痛風急性期首要的治療是消炎鎮痛,其首選藥物包括秋水仙鹼、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糖皮質激素。三類藥在監測腎功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聯合使用。但問題是,急性期炎症可以得到控制,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單純的消炎鎮痛治療可能導致的後果是:其一,由於體內血尿酸仍處於較高水平,尿酸石作為一種炎症刺激物,其誘發的疼痛會反覆發作;其二,較高水平血尿酸會進一步損害腎功能,加重尿酸排出障礙,形成惡性迴圈;其三,在降尿酸過程中,尿酸石溶解很容易觸發急性炎症,對大部分患者而言,降尿酸治療所導致的降酸反應(急性發作)難以避免。基於上,大部分指南,包括美國風溼病協會、歐洲抗風溼病聯盟均主張在有效抗炎治療下,同時進行降尿酸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急性期炎症完全消失的情況下再降尿酸治療,仍有部分患者(特別是有嚴重痛風石)會出現急性發作。因此,在積極控制炎症、監測肝腎功能的情況下,還是建議予以降尿酸治療。
第三、降尿酸藥需要終身維持嗎?
痛風的發病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因此,痛風的治療並非完全依賴藥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痛風的治療中同樣佔很大的權重。很多痛風病人體重超標,有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對這部分病人而言,合理健康的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鍛鍊,能一定程度的減少嘌呤代謝紊亂和痛風的發作,甚至通過一定時間的治療後有停藥的可能。但對於大部分患者,特別是有家族史的患者而言,需要長期用藥物將血尿酸維持在一個理想的水平(100-300 μmol/L左右),才能防止痛風的反覆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