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膽湯證養生之家導讀:溫膽湯證主症: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或驚悸不寧,或癲癇。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溫膽湯證病機、湯證脈症、湯證診斷要點。
【淵源】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病機】膽胃失和,痰熱內擾。【湯方組成】半夏(湯洗七次)、竹茹、枳實(麩炒去瓤)各二兩,橘皮三兩(去白),甘草(炙)一兩,白茯苓一兩半。
上到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湯證脈症】主症: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或驚悸不寧,或癲癇。
副症:口苦,或脘腹脹滿,飲食不振。
舌脈:舌紅苔白膩,或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數。
【湯證診斷要點】1.具備主症。
2.任何一項主症加任何一項副症。
3.任何一項副症加典型舌脈。
【禁忌】1.心肝血虛之失眠者忌用。
2.心陰不足、虛火內擾之失眠者不宜用。
3.血瘀阻滯心絡而心神不安者不宜用。
4.胃寒而嘔吐呃逆者不宜用。
5.肝腎陰虧、風陽內擾之癲癇者不宜用。
【湯證辨疑】1.酸棗仁湯證:出自《金匱要略》。本湯證與溫膽湯證均有虛煩不眠、心悸等症。但前者系肝血不足,虛熱內擾所致,除上述見症外,尚見頭目眩暈,咽乾口燥及盜汗;後者無此症,其嘔吐呃逆,或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或發癲癇,又為前者所不具,系膽胃失和,痰熱內擾引起。前者舌紅苔不膩,脈細弦,後者舌苔膩,脈弦滑或數,亦可供辨別。
2.天王補心丹證:出自《校注婦人良方》。本方證與溫膽湯證均有心煩失眠。但前者繫心腎兩虛,陰虧血少所致,除共見症外,尚見夢遺健忘,大便乾結,口舌生瘡;後者無此表現,卻有嘔吐呃逆,或癲癇,或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及口苦,乃膽胃失和,痰熱內擾所為。前者舌紅少苔,脈細而數,後者舌紅苔白膩,或舌淡苔黃膩,脈弦滑或數,亦可供辨識。
3.歸脾湯證:出自《濟生方》。本湯證與溫膽湯證皆可見心悸失眠。但前者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不足所致,除上症外,尚有健忘,盜汗虛熱,食少體倦,舌淡苔薄白,脈細緩;而後者無此表現,即使有不思飲食,亦多與脘腹脹滿及苔膩脈滑並見,其嘔吐呃逆、口苦、癲癇亦為前者所不具,系膽熱犯胃,痰熱內擾引起。
4.硃砂安神丸證:出自《醫學發明》。本方證與溫膽湯證均見心煩失眠,驚悸不安,但前者繫心火偏亢,陰血不足引起,其心煩程度較重,甚者則神亂;而後者心煩不甚,且可見嘔吐呃逆,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苦,或發癲癇,乃膽熱犯胃,痰熱內擾所致。前者舌紅苔不膩,脈細數,後者舌苔膩,脈弦滑或數,可助辨別。
5.橘皮竹茹湯證:出自《金匱要略》。本湯證與溫膽湯證皆有嘔吐呃逆。但前者為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引起,臨床以呃逆為主,嘔吐不甚,或只為乾嘔;後者嘔吐呃逆可並重,其虛煩不眠、驚悸不寧、脘腹脹滿、舌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或數又為前者所不具,甚或發為癲癇,系膽熱犯胃,痰熱內擾所致。
6.蒿芩清膽湯證: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本湯證與溫膽湯證皆見口苦,嘔吐,呃逆。但前者系少陽之邪傳腑犯胃所致,臨床以寒熱如瘧、寒輕熱重為主,除共見症外,尚伴胸悶,吐酸苦水,胸脅脹痛,其嘔吐物為黃涎而粘之物;而後者以虛煩不得眠、驚悸不寧為主症,甚或發為癲癇,乃由膽熱犯胃,痰熱內擾引起。前者舌紅苔白,間現雜色,脈數而右滑左弦;後者舌淡苔黃膩,或舌紅苔白膩,脈弦滑或數。
7.血府逐瘀湯證:出自《醫林改錯》。本湯證與溫膽湯證皆有心悸失眠、乾嘔呃逆之表現。但前者系胸中血瘀,氣鬱化熱所致,臨床以胸痛或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為主症,其共見症為副症;後者則無前者主症之表現,而以共見症為主症,此外,尚可見癲癇時發,口苦,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乃膽熱犯胃,痰熱擾神引起。前者或舌質黯紅,舌邊有瘀斑,或舌面有瘀點,脣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後者舌質紅苔白膩,或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數。
8.磁朱丸證: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本方證與溫膽湯證皆有心悸失眠,癲癇時發。但前者系水不濟火,心陽偏亢,神明被擾所為,除上述見症外,尚有耳鳴耳聾,視物昏花;後者則無此症,其嘔吐呃逆、口苦、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又為前者所不具,乃膽熱犯胃,痰熱擾神引起。前者舌紅苔少,脈細數;後者舌或紅或淡,苔膩,脈弦滑或數。
【臨床應用】本方以膽熱犯胃、痰熱內擾為基本病機,以湯證診斷要點為依據,用治以下疾患,其效甚佳。1.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若失眠甚者,加菖蒲、遠志、夜交藤,並重用制半夏;若心煩口苦著者,加黃芩、炒梔子或黃連;兼肝氣鬱結者,加柴胡、合歡皮;心悸明顯者,加琥珀、生龍齒或生鐵落。2.精神分裂症。屬狂躁型者,合用牛黃清心丸效佳;屬抑鬱型者,加菖蒲、鬱金、合歡皮、柴胡、竹瀝汁;大便乾結者,加大黃。
3.急性胃炎。嘔吐劇者,重用竹茹、半夏、生薑,並久煎取濃汁少量頻服;胃脘陣痛者,加炒白芍。
4.膈肌痙攣。原方加旋覆花、代赭石、炒白芍,並重用甘草。
5.美尼爾氏綜合徵。原方加天麻、鉤藤、荷葉、澤瀉效著。
6.陽痿。原方合用四逆散加蜈蚣效巨集。
7.癲癇。一般加用膽星、鉤藤、鬱金、白礬;若抽搐頻作者,加用止痙散(蜈蚣、全蠍);兼肝陽上擾者,合用磁朱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