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孕期特別是在早孕期,超聲常常看到宮腔內的積液,是否會影響胚胎的發育或流產,是孕婦極為關心的問題。這種積液其實就是積血,也稱為絨毛膜下積血或血腫形成。

一.什麼是絨毛膜下血腫?

絨毛膜下血腫是指由於絨毛膜與蛻膜之間分離,區域性出血積聚而成。不同大小的血腫總是在葉狀絨毛膜、平滑絨毛膜與底蛻膜、包蛻膜之間。超聲檢查可見胎膜與蛻膜部分剝離,其間呈無回聲液性暗區,血腫較大有凝血塊時其內可見點狀、線狀或雲狀高輝度像,輪廓較明顯,常位於胎盤下緣,多呈新月狀,其血腫下緣常與子宮內口相通,而出現陰道流血。多發生早中孕期。報道的發生率為4%~48%不等。

二.絨毛膜下血腫的可能結局是什麼

預後與血腫大小、部位、出現的孕周有密切關係。多數認為絨毛膜下血腫出現早且血腫小,妊娠結局良好,多可達足月妊娠;血腫出現晚且大,妊娠結局不良,可引起胎膜早破,誘發子宮收縮,發生流、早產,死胎等,能夠繼續妊娠的不影響妊娠結局;血腫位於宮底部或胎盤後預後較差,而位於子宮下段、胎盤邊緣大多預後良好。

胎盤後血腫者胎兒死亡率為50%,而邊緣性絨毛膜下血腫胎兒死亡率為7%。

可能的結局有:陰道出血、發生流產,胚胎停育、死胎、早產等不良結局;如果胚胎繼續正常發育,血腫可能伴隨著少量積血的排出,或逐漸吸收,早孕期的較大血腫多在孕中期消失,預後也大多良好。

三.絨毛膜下血腫及原因和機制 目前的發病機制並非十分清楚。大多認為妊娠早期絨毛膜向蛻膜侵入擴張之際,某些因素促使其釋放大量的蛋白水解酶,導致蛻膜血管損傷,造成絨毛膜與蛻膜出血,進一步出現血腫剝離;包蛻膜在妊娠8~14周開始出現生理性萎縮,發生細胞調亡,此期間血管脆弱更易出血;其他凡是可能導致流產的胚胎和母體各種因素均可能導致絨毛膜下血腫形成。目前有認為母胎介面的免疫因素影響如抗心磷脂抗體綜合徵、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素導致不良的妊娠結局可能是主要原因。

四.絨毛膜下血腫的臨床及超聲特徵有哪些?

大多無臨床症狀,約20% 病人有少量陰道出血及下腹痛如先兆流產表現,因此並不能依據症狀體徵來評價絨毛膜下血腫的嚴重程度和變化趨勢,超聲檢查是首選的評價方式。評估監測的方式有定量與半定量及面積等方式。

定量方式:將血腫大小的長、寬、高相乘除以 2,得到血腫的容積。若> 30 ml,則定義為大型絨毛膜下血腫。半定量方式:以妊娠囊周圍血腫佔妊娠囊周長的比例分型。若妊娠囊周圍絨毛膜下血腫的長度小於妊娠囊周長的 20%,為小型血腫,20%~50% 為中型,>50% 為大型。面積方法:尚未發現合適的計算絨毛膜下血腫面積的公式。輕型:出血面積小於孕囊面積的1/3;中型:出血面積為孕囊面積的1/3-2/3;重型:出血面積≥孕囊面積的2/3。絨毛膜下血腫的超聲聲像表現為液體集聚在妊娠囊與子宮壁之間,可呈新月形、圓形等多種形狀,液體外形取決於子宮的形態變化。血腫區域性多普勒檢測不到血流訊號。根據血腫回聲表現判斷出血時間:

(1)血腫急性期(0~48 h):血腫回聲高於妊娠囊壁或葉狀絨毛膜。(2)血腫亞急性期(3~7 d):血腫回聲近似於妊娠囊壁或葉狀絨毛膜,血腫內回聲表現趨複雜,如纖維條帶樣、團塊狀等。(3)血腫慢性期(>7 d):血腫呈低或無回聲。

五.絨毛膜下血腫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臨床上對於絨毛膜下血腫的治療,目前並無一致意見,存在多種觀點。

有觀點認為,注意休息、結合孕婦血清孕酮及 HCG 水平測定結果判斷胚胎髮育情況,予以孕激素配合氨甲環酸等止血藥物,必要時輔助 HCG 治療,大多結局良好;有明確免疫因素者可考慮應用抗凝藥物肝素及免疫抑制劑等;動態觀察血腫變化及胎兒發育情況;如發生在較大孕周時要注意胎兒及子宮區域性的變化,防止類似子宮胎盤卒中的發生。

35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有一種植物開花紅白兩色,入藥大不相同,白色的補益,紅色的疏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