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藥材大家都有所瞭解,尤其是注重養生的人,然而就大部分可入藥的植物來說,同一個部位只有一中藥材,比如桑樹的葉子入藥是桑葉,桑樹的嫩枝入藥稱桑枝,很少有同一植物同一部位卻是不同藥材的。
即使是大家熟知的生地黃與熟地黃也是同一種藥材的生熟之分,然而有一種植物只因為花色不同入藥分為兩種,它開花有紅白兩種顏色,但入藥大不相同,白色的偏於補益,而紅色的偏於疏洩,可以說是作用完全相反,但極易混淆。
這種植物就是芍藥,不僅可以入藥還是一種常見的花卉,芍藥入藥最早可追溯到《神農本草經》的記載,是毛莨科多年生植物芍藥的植物根,但是根據開花顏色的不同分為白芍與赤芍。
赤芍與白芍入藥是大不相同的,藥材在挑選時也略有不同,以生長3至4年的為佳,白芍一般選擇質地堅實、粉性足、沒有白心或者裂痕的為佳;赤芍以外皮易脫落、斷面呈現白色、粉性足的為佳。
明代的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對兩者的分析很到位,原話是“芍藥,白者味甘補多,赤者味苦瀉多”,可見兩者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然而在養生過程中不僅需要補益還需要適當的疏洩,所以兩者養生的藥用價值並重。
白芍主要的藥用價值在於養血調經、滋陰養肝、平肝陽,肝血不足的人經常用它來養生,尤其是肝血不足而有熱的人,如果與熟地黃、當歸、川芎合用則更佳,而且這個組合一直是被歷代推崇。
而赤芍與白芍入藥則不同,它的藥用價值在於清熱涼血、散瘀,清肝火除血熱是它的特點,如果溫熱則與生地黃、牡丹皮同用更佳,赤芍還善於解肝鬱,並常與與柴胡、牡丹皮同用。
值得注意的是,兩者都還可以用於調經期,但是白芍善調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經期不暢,而赤芍善調因血滯引起的經期不暢,所以一個補益一個疏洩,完全不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