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命百歲是人類生存的終極目標,自古養生就是熱門話題,尊為九五的帝王之家求長生不老藥、煉丹的傳說,在中國民間俯身即得。那麼,如果要給養生下個定義的話該怎麼說呢?簡言之就是保養人的生命,嚴謹點的就是“有意識的根據人體生長衰老不可逆的量、質變化規律所進行的身心養護活動,它貫穿於出生前、出生後、病前、病中、病後的生命全過程。”
四時養生是因時養生的一部分,是根據一年四季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通過起居、飲食、情志等調整,以達到與自然和諧統一。
春季養生是指從立春到立夏的養生,經“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
一、春季養生的總則是調達肝膽氣機。
(1)、春天的時令特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是說春天為四季之首,陽氣生髮,天地交感,萬物復甦,鳥獸繁衍,植物萌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2)、春天與五行的相應
五行中春季屬木,為少陽之氣,五臟應與肝,喜條達惡抑鬱。《素問.四季調神大論》雲:“肝主春,足厥陰(肝經)、少陽(膽經)主治,其曰甲乙”。所以,春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的陽氣萌發的趨勢,生髮自身的陽氣,條暢肝膽氣機,所謂“春夏養陽”。同時,也為夏季養生打下基礎。
二、起居
(1)、早睡早起 春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道“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告訴我們,春季入夜即眠,保護陽氣已備於生髮;天明即起,著衣寬鬆,出戶活動,升發陽氣以助其條達。不可熬夜,否則,易折損、耗傷陽氣;不可戀床貪睡,否則,氣機宣發不暢,久而久之會生頭暈、失眠,困頓乏力。
(2)、緩慢減衣、下厚上薄
春季陽氣始升,乍暖還寒,而人體應時令變化,肌表腠理開始變得疏鬆,易受外邪的侵襲,所以不宜過早脫去棉衣,尤其是年老體弱者,更是要注意,民間就有“春捂秋凍”之說。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早有告誡,主張春天衣著宜“下厚上薄”,既養陽又收陰。《老老恆言.燕居》中也有記載“春冰為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春季急於減衣,極易受“寒邪”,易患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所以外出活動,即使天氣較熱,也需隨時準備一件稍厚的外套。
春季保暖也是免受“風邪”的需要。春季變暖,尤其是驚蟄以後,各種動物應春而動,此時是春季流行病、季節病的高發之時,諸如流感、腮腺炎、流腦等,如:今年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還有春花爛漫之時的花粉,楊柳絮等易引發過敏性疾病。在中醫,這些病因多屬“風邪”範疇。
所以春季愜意之時要注意,“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尤其是過敏性體質及素體虛弱、有呼吸道陳舊疾病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除“春捂”以外,外出最好佩戴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去扎堆。而今,防新冠疫情雖然得以控制,但按季節規律,還要多加防範,不可掉以輕心,使舉國之力換來的今天局面前功盡棄!若是這樣,我們對不起防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警察同志,更對不起為戰疫情而犧牲的天使們!
三、飲食
(1)、適當多食微辛微溫的食物
春之氣為少陽之氣,當令人體陽氣也是這樣,所以在飲食上應適當吃一些性味微溫微辛的食物,以助發陽氣。《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推薦了“五辛菜”,即:蔥、蒜、韭菜、青蒿、芥菜這五種菜,北方有吃“香椿炒雞蛋”、”春餅”,也是這個道理。
不宜食用牛、羊、鴿子、白酒、人蔘等大溫大熱食物,久服耗散陽氣。如果溫補太過,反助長邪氣、引宿疾。春季哮喘、麻疹、過敏、高血壓等疾病多發,就是與此有關。
(2)、宜減酸味,益甘味,以養脾土
春季屬木,五臟在肝,春季生髮木旺克土,所以春季飲食要防肝木太過而克脾土,《金匱要略》中就有“春不食肝”之說。根據酸入肝、甘入脾的中醫理論,春季應減酸味,多吃甘味以養脾,是木土製化相宜。如多吃麵、米、棗等。
另外,春季變暖,人體代謝也加強,各器官負荷增加,所以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和胃健脾、補中益氣,滿足人體代謝增加的需要,“春以胃氣為本”就是這個道理。如適當多食植物蛋白--豆製品,和牛、羊肉以外的性溫的肉類,如:魚肉,雞肉等。
四、運動
春季萬物復甦,人體陽氣也隨之相應而生,切勿貪床守室,以強筋健體、動氣活血,以助發陽氣,即《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春夏養陽”之理。
(1)、運動以輕靈舒緩為宜,忌高強度的鍛鍊
春季晨起運動以緩和為主,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春屬少陽之氣,輕動靈巧、舒展柔和的運動,能舒緩筋骨,生髮陽氣。如:散步、慢跑、八段錦、太極拳等。吸氣以鼻,呼氣以口,調氣息吐納均勻,心靜勿燥,以似汗出、微汗出為宜,不可大汗淋漓,運動過度。大汗出則耗氣動血,奪汗傷津。鍛鍊後應使精神爽慧、心情愉悅,而不能有神疲乏力、頭暈、心慌的感覺,否則“逆之則傷肝”,失度的運動適得其反。
(2)、郊遊
驚蟄,穀雨過後,Sunny明媚,氣溫漸溫漸穩,可到郊外花草間、小溪畔,或品茶對弈,或閒庭信步,或賞花聞香,皆為春的情趣,有益身心健康!
五、調情志
如《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所言“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天萬物推陳出新,人精神也應是舒展調達、樂觀恬愉,以順春季升生之性,滿足“肝主疏洩”的功能特點,不可抑制摧殘,使情志與“春生”之氣相適應。
春季主肝,人的情志與肝的氣機一致,“肝…在志為怒”,所以春季人的情志以易變、易鬱、易怒為特點。春天常是情志病高發季節,狂躁、易怒、失眠、聲嘶力竭等,都是情志不暢所致。民間有俗語道“菜花黃,痴子忙”是很形象的描述。因此,春季調養情志,當以豁達、舒暢、恬靜、緩和為度;不可大喜大怒,喜怒無常則生變;不可因執拘泥,執著不變而生鬱。
出戶踏青,開闊心境是宣發抑鬱的良方,寄情山水,流連於自然,修身養性。所以走出去擁抱大自然是春天給予人生命的饋贈。
遇到確實難以釋懷之事,盛怒之後,號淘大哭亦是平肝息怒、宣發抑鬱的方法。悲為金,怒為木,金克木,悲勝怒。號啕之時,抑鬱隨哭而解,大怒隨淚而消。
總之,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言“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無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是祖先的智慧,春季養生的總則。
sP�6�\u00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