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五輸穴之“所行為經”,即臟腑經氣在此暢通無阻,脈氣洪大;“經主咳喘寒熱”,即經穴可以治療臟腑喘咳寒熱等證。十二臟腑各有一個經穴,五臟經穴五行屬金,六腑經穴五行屬火。上節給大家分享了五臟的經穴,本節給大家分享六腑的六個“經穴”。
1、胃的經穴-解溪穴
【定位】:在足背與足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主治】:熱病汗不出,腹痛、腹脹、便秘、胃熱引起的譫語。
【治法】:寒則逆經而刺,熱則順經而刺。
【針刺】:直刺0.3-0.5寸。
【按摩】:中指點按1-3分,區域性痠麻脹痛,可沿小腿向上放射。

2、大腸的經穴-陽溪穴
【定位】:腕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消化不良、洩瀉等腸道疾病;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變;預防腦中風、高熱煩渴;手腕疼痛等區域性病變;
【針刺】:直刺0.5-0.8寸。
【按摩】:拇指垂直掐按1-3分鐘,或艾條灸5-10分鐘。
3、小腸的經穴-陽谷穴
【定位】:手腕尺側,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中。即手掌側面連線手腕橫紋處。
【主治】:癲癇、癲狂、手腕痛。
【針刺】:直刺0.3-0.5寸,區域性痠麻可擴散整個腕關節。
【按摩】:區域性掐按或艾條灸5-10分鐘,也可刮痧療法
4、膽的經穴-陽輔穴
【定位】: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
【主治】:偏頭痛、胸脅脹痛、腳氣。
【針刺】:直刺0.5-1寸,區域性痠麻脹痛,可向下放射。
【按摩】:手拇指點按3-5分鐘,或艾條灸5-10分鐘。
5、膀胱的經穴-崑崙穴
【定位】:足外踝後方,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腰背疼痛、腳踝痛,臨床可用於治療高血壓。
【針刺】:直刺0.5-1.0寸,區域性酸脹。
【按摩】:手拇指掐按3-5分鐘。區域性痠麻脹痛,可沿經絡放射。

6、三焦經的經穴-支溝穴
【定位】:前臂背側腕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肝氣鬱結、胃脘脹氣、脅肋疼痛。“脅肋支溝取,心胸內關某”,即支溝可以治療脅肋疾病,內關對心胸疾病有特效。
【針刺】:直刺0.5-1.0寸。
【按摩】:拇指緣掐按3-5分鐘,區域性痠麻脹痛為宜;艾條灸5-10分鐘。
【擴充套件】:五輸穴即“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均分佈在肘膝關節以下。十二臟腑各有一個五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