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肝病的種類多種多樣,包括急、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免肝、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等。在醫療水平取得長足進步的今天,肝病仍是威脅人類壽命的罪魁禍首,事實上對於其中多種疾病至今也只能延緩病情的發展,並無有效的治癒手段。因此,對肝病的預防和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在數百甚至上千年前,我們老祖宗是怎麼預防肝病的,對今天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一:不治已亂治未亂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謂:“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此之謂也”。很早以前,中國人即體現了“治未病”的觀點,即在未生病時就注意身體健康狀況的調節,對於肝病的預防、養生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和現實意義。

二:怒傷肝,清靜則內腠閉拒

中醫常用“五勞七傷”泛指各種疾病和致病因素。其中七傷即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出的:“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說法,此外還有形勞意損傷神,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等。強調不穩定的情緒變化可使人體陰陽失衡,氣血不和,經絡阻滯,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病[1,2]。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既是說,放開不適當的執念,淡然處之就可以天人相通、脈絡舒暢,疾病便無法入侵到身體裡了。

中醫認為:肝在志為怒,《素問·本病論》曰:“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

清·陳修園《醫醫偶錄》曰:“怒氣洩,則肝血必大傷;怒氣鬱,則肝血又暗損。怒者血之賊也。”

肝主疏洩,喜條達而惡抑鬱,情緒不暢最易傷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控和駕馭好情緒,心胸豁達,知足常樂,這對養肝、護肝,預防肝病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安身之本必資於食

孫思邈《千金方·食治》謂:“安身之本必資於食。” 提出飲食是人體生命和健康的根本。肝病患者飲食的調節是護肝的最基礎一環。

1)《靈樞·五味論》謂:“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病從口入。” 飲食需保持潔淨衛生,切斷各種肝炎病毒的侵入途徑。

2) 飲食宜節:即飲食要有規律和節制。唐·孫思邈《養生論》謂:“飲食不節以生百病。”說明飲食宜有節。飲食過飢過飽均可損傷脾胃,則氣血生化不足,使肝失濡養,正氣不足,易致邪侵,導致肝病的發生。

3)《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謂:“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即飲食要均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減輕肝臟的負擔,飲食偏勝不利於血氣執行的陰陽平衡。

4)程國彭《醫學心悟》謂: “莫嗜膏粱,淡食為最。”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謂:“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熱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靈樞·五味篇》謂:“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

因此,對於肝病患者可適當多食酸味食物,如番茄、橙子、葡萄等; 對於已患有肝病的患者,首先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忌油膩、生冷、辛辣,忌菸、酒等。

四:法於陰陽,起居有常

《素問·上古天真論》謂:“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在日常生活中應順應節氣與氣候規律,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使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暢。

五: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漢代名醫華佗曾經說過:“體欲得勞,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 適當的運動調節可以使血液流通,關節流利,經絡疏通,氣機調暢,有利於疾病的防治和身體健康,從而達到養肝護肝的目的。肝病患者應逐漸增加一些活動,開始先做適度的運動,運動量可逐漸增加,以患者不覺疲勞為度。運動專案的選擇既要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又要適合身體條件,由於肝病患者機體總體功能減退,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肌肉協調放鬆,全身能得到活動的運動,如步行、太極拳、慢跑、游泳等。適當的運動既能幫助舒利筋骨,促進機體氣血流通,吐故納新,又能怡情養肝,愉悅身心,有助於肝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章文春. 基於形氣神三位一體生命觀的氣功修煉理論研究[D] . 南京: 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0: 44.

[2] 趙吉超, 章文春. 形氣神三位一體的生命觀與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J].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28( 2) : 15 - 16.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抽菸一時爽,養肺少不了,你需要來杯黑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