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節都是痛風人群急性疼痛高發的時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科主任醫師郭強教授表示,近期因為疫情的影響,痛風患者如果不方便前往醫院,應合理服用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在內的抗炎鎮痛藥物。
但是,我國多個省市近期頒佈公告,暫停銷售解熱鎮痛類的藥物,部分痛風“老病號”常用的OTC鎮痛藥物面臨“缺貨”的困境。
郭強教授
指南推薦的非甾體抗炎藥並未“缺貨”郭強教授表示,根據《指南》的推薦,一般使用秋水仙鹼、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來應對急性疼痛的發作。非甾體的鎮痛類藥物很多,據瞭解,依託考昔等指南推薦的藥物仍然可以在藥店憑處方買到。
據悉,本次暫停銷售藥物僅限於OTC藥物(即非處方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以退燒功能為主的非甾體抗炎藥,暫停銷售的主要目的是引導有發熱症狀或呼吸道症狀的群眾前往醫院發熱門診,以免新冠漏診。而依託考昔等以鎮痛為主的非甾類抗炎藥則不在下架名單中。
春節警惕高能量攝入 可樂、果汁、酒要少喝春節親戚朋友聚會,難免遇到很多大喝大吃的場合。郭強教授認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會痛風發作,很多來就診的患者一看形體就是體重超重,這個跟患者平時的高能量攝入是有明顯的關係。富含果糖的飲料雖然口感好,但會促發人的食慾,而且明顯促進尿酸合成。在高尿酸的基礎上,酒精往往促發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尤其是啤酒、黃酒,往往是酒宴上的關節殺手。
郭強教授指出,痛風患者更應該注重平時的降尿酸治療,尿酸降到合理的範圍,可以預防疼痛的急性發作。另外,郭教授提醒,別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藥應該主要用在緩解期,如果用在急性發作期,可能會加劇病情,一定要在有效抗炎的基礎上方能使用。
痛風鎮痛處理有講究郭強教授表示,痛風是在各種關節疾病中疼痛最明顯,程度最難以忍受的一種,而且疼痛來得急,來得快。在發作期間,不建議使用熱敷或冷敷,合理應用抗炎藥物緩解疼痛是關鍵。
急性期可以選擇的治療及鎮痛類藥物,包括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短期內口服激素這三大類,都是痛風指南推薦的比較有效的藥。秋水仙鹼作為傳統治療藥物,常見會造成腹瀉的副作用,因此吃法要注意,現在的用法推薦是首日2毫克,緩解以後可以減到每天1毫克左右。
非甾體抗炎藥中,OTC藥物只是鎮痛藥的一部分,而處方藥對痛風的鎮痛效果會更好,安全性也更高。例如依託考昔(安康信),作為選擇性環氧化酶-2(COX-2)抑制劑,對胃腸的刺激比較小,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史的患者更加適用。而且吸收度好,起效快,一天服用一片就能持續鎮痛的特點,也讓痛風及其他急性疼痛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的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