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溼氣重”現在成了都市白領人群亞健康的“標配詞”,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溼氣重的常見表現即便沒有發燒或流感,也會經常感覺睏乏無力、口乾舌燥、四肢沉重、舌苔白厚、口腔有異味、痰多胸悶等狀況,這些多半就是溼氣重導致。

溼氣從“脾”而來

中醫理論認為,一個人的健康取決於心、肝、脾、肺、腎五大器官之間的和諧關係,每個器官都是一個功能系統,它不侷限於單一器官的功能。脾臟人體淋巴系統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幫助清除細胞廢物,為免疫系統製造和啟用抗感染的白細胞,所以當一個人生病或受傷時,它會變得很大,因為參與身體的免疫反應,並回收舊的血細胞;另一方面它還負責保持體液平衡,人體多餘的水分或者液體透過脾臟轉出體外,如果脾虛,多餘的液體就會積壓在人體組織、肌肉或者面板中滯留,造成功能運轉障礙,也就是上述亞健康的表現。

此外,各臟腑臟器也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心支撐脾,脾受制於肝、腎,所以肝臟、腎臟不好,也會增加人體的溼氣。

溼氣常見症狀

1、便秘

許多人是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脾虛溼氣重,比如日常攝入了太多的垃圾食品和冷飲,熬夜休息不足,那麼脾虛就會導致消化功能功能問題,腹脹、胃痛、便秘,大便掛壁。

2、易怒

溼氣重,肝臟的運轉受阻,情緒就容易失控,人們很容易被激怒或變得緊張。

3、尿頻

溼氣重,導致腎臟系統受阻,經常會出現尿頻,腰痠背痛。

4、脫髮

腎臟和肝臟器官是控制身體的血液和營養的,並且緊密相連,如果溼氣造成腎臟、肝臟運轉受阻,脫髮也是很多人常見表現。

溼氣重的簡單療法

溼氣重,會導致人體很多亞健康問題,雖然亞健康和疾病不同,但危險的是亞健康導致發展成疾病的風險很高。疾病是需要治療的,趁著亞健康,及時調整生活狀態,緩解亞健康症狀,擺脫“小溼人”。如:

1、多做運動多排汗、加快人體代謝、迴圈。

2、避免過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飲、涼性食物,降低人體消化功能。

3、降低環境溼氣,保持室內環境乾燥,衣物、被褥經常晾曬。

4、及時吹乾頭髮再睡覺,避免水分順著頭皮進入體內,增加人體溼氣。

1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頭暈頭痛無法入眠,難道一定就是身體虛的緣故嗎?吃補藥也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