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指出,中國成人高血壓和糖尿病(95%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別高達23.2%和10.9%,推算全國大約有2.9億人患心血管病。

在臨床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病人起初只罹患糖尿病,可過不了多少年,就會發現有冠心病、高血壓,這種病例在臨床上比比皆是。糖尿病引起高血壓和冠心病的機制極其複雜。糖尿病時,糖脂代謝異常、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及其複雜的相互作用,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加上交感-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啟用,促進高血壓和冠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機制存在一定的聯絡,特別是肥胖和胰島素抵抗。例如,胰島素抵抗增加遠端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胰島素介導的糖代謝降低時,胰島素代償性分泌增加,以維持內環境穩定。假如這一內分泌性胰腺反應不適當,則引起糖耐量異常。最近的研究證實,脂肪組織(促炎症器官)以及特徵性糖尿病性血脂異常進一步導致血管內"中毒",在糖尿病與高血壓發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高血壓與腎病之間的複雜相互反應在糖尿病患者尤為顯著。有研究顯示,約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明確糖尿病診斷時已存在血壓增高(尤其是老年人),85%明顯糖尿病腎病患者有高血壓。葡萄糖高濾過引起鈉瀦留,同時,近端腎小管鈉-糖協同轉運蛋白(酶)活性上調,使水、鈉重吸收增加,細胞外容量增大,導致血壓增高。此外,血管壁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炎症反應,刺激細胞增殖、肥大、重構和凋亡,破壞動脈壁彈力蛋白和膠原之間的平衡,使血管順應性降低、僵硬度增大,血壓(尤其是收縮壓)增高。高血壓時,中樞交感神經系統啟用明顯增強。應該指出,糖尿病合併高血壓可進一步加重內皮損傷、促進腎病的發生和發展,後者反過來又加重高血壓,形成惡性迴圈。

糖尿病常伴有大動脈(如冠脈等)和小動脈及毛細血管病變。慢性高血糖和胰島素抵抗在引起糖尿病血管併發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涉及多種機制,包括AGE與其受體(RAGE)相互作用(AGE-RAGE軸)、氧化應激、炎症等,引起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削弱一氧化氮生物活性及血管平滑肌細胞對一氧化氮的反應能力,刺激細胞因子基因轉錄及細胞增殖,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和發展。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受損轉而又引起和加劇胰島素抵抗。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AGE修飾的低密度脂蛋白清除減少,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增加。同時,高密度脂蛋白糖化後,逆轉運膽固醇能力降低,單核細胞攝取oxLDL形成泡沫細胞增強。我們發現,高密度脂蛋白糖化促使對氧磷酶(PON)活性降低。

糖尿病合併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化載脂蛋白A-Ⅰ和A-Ⅳ增高、PON-1和3降低,這些生化改變與冠脈病變的嚴重性及發展明顯相關。新近的研究表明,胰腺β細胞特異性微小RNA(miRNA)參與基因表達調節和多種疾病過程。已發現,糖尿病血管併發症患者miR-223、miR-320、miR-501、miR-504和miR-1增高,而miR-16、miR-133、miR-492和miR-373減低。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常搓這幾個部位,強身去病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