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全世界目前是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100多萬人,目前糖尿病患者總數達到了1.1億人,而糖尿病前期患者達到4億多人,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糖友,可以說這樣的資料讓人震驚,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最近幾年裡糖尿病患者人數大幅增長呢?
糖尿病發病與飲食相關,常喝含糖飲料不容忽視我們都知道2型糖尿病的發病跟飲食關係密切,而近年來在飲食習慣上的改變上,含糖飲料恐怕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因素。可以說近年來隨著奶茶、甜點店的盛行,很多人習慣每天來一杯奶茶等含糖飲料,根據有關營養機構的調查資料,我國兒童每天喝超過700毫升的飲料,其中高中生以下的學生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中青年人有超過6成每週喝一次含糖飲料,老年人有3-4成每週喝一次含糖飲料,而城市裡的居民有三成左右每週喝5-7次含糖飲料。
長期喝含糖飲料,作用類似於長期吃糖或者甜點,如果運動跟不上,容易導致肥胖,或者患上代謝綜合徵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最終導致三高,持續下去就可能出現糖尿病前期的問題。
其次,患糖尿病的男性普遍要高於女性,這跟男性體重普遍比女性高,而且並不像女性那麼重視,導致腰圍持續增長,肥胖人群屬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原因是其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而2型糖尿病的起因大多就是因為胰島素抵抗導致的胰腺負擔較重,最終出現“罷工”。
此外,年齡高也是糖尿病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未來人口持續長壽,人體的各項功能逐步衰退,同樣也容易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再加上飲食趨向於高糖、高油、高鹽,勢必增加患病風險,所以45歲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血糖檢測,以便能夠早發現早治療。
穩定血糖防治併發症,講究控糖321方針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最大的是出現各種的併發症,比如視網膜病變、心血管病變、腎病變、糖尿病足等,這些併發症輕則影響神經感覺、影響視力,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導致失明或者失能,一些急性併發症甚至致人死命,所以不容忽視。而高血糖以及血糖的大幅波動是導致併發症的重要原因,而且併發症發作往往是逐步的,如同“溫水煮青蛙”,不能因為一時的痛快而導致遺憾發生。
所以控糖不只是讓血糖不高,而是不僅避免高血糖,還要防治血糖大幅波動,更要防治出現併發症,尤其是心腎的併發症,這裡就要講究“控糖321”的方針了:
1、血糖控制要有3個指標,分別是空腹或餐前血糖小於7mmol/L,最好能在6mmol/L以內(此為一般患者目標,年齡大的患者,以及經常出現低血糖的患者,目標可以適當提高);餐後血糖在10mmol/L以內,最好能在8mmol/L左右(一般患者目標,特殊情況可以放寬目標);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小於6.5%(年輕的患者應該更為嚴格在6%以內,年紀大的患者以及低血糖頻繁的患者可以適當提高)。
2、注意腎功能2項,平時要多監測尿中的微白蛋白以及腎小球濾過率
3、預防心衰,日常要控制好三高,避免心臟疾患,預防心衰。
對於糖尿病都有哪些誤解?其實,現在大家對於糖尿病都有比較科學的認知了,不過在傳統觀念中對於糖尿病還是有一定的誤解,外加上一些不正確的傳言,容易誤導大家,那麼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都有哪些糖尿病相關的誤解:
1、瘦人不會患糖尿病?身體不消瘦不會患糖尿病!
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體重跟糖尿病沒有絕對的關係。1型糖尿病一般跟基因、遺傳等因素相關,很多患者身材一開始就是偏瘦的;2型糖尿病雖然跟肥胖有一定的關係,但也有不少患者並不是胖胖的就已經患病。
另外,有不少患者在患病前出現了“三多”(喝水多、吃飯多,排尿多),但沒有“一少”(身體消瘦),就認為自己沒有患病,這種錯誤觀念下,很容易讓病情持續加重。
所以,是否患糖尿病,需要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來評估,而不是根據身材胖瘦和自我感覺判斷的。
2、糖尿病用藥治療最終會導致透析?
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首先要告知大家的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併發腎病並且進行透析的原因,是沒有按照醫囑規範用藥或者打胰島素,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最終導致腎臟出現損傷,進展到腎衰、尿毒症階段,從而需要進行透析治療。
資料顯示,透析的患者有三成多是由於糖尿病腎病導致,而如果長期穩定服藥,並且控制好血糖情況的話,多數患者可以預防或者延緩腎臟病變。此外,定期進行尿液、腎功能方面的檢查,也可以提前瞭解腎臟病變情況,減緩糖尿病腎病發展的速度。
所以,規範用藥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方法,不正常用藥,或者不用藥才是導致腎病發展透析的原因。
3、胰島素用量大代表糖尿病病情不好?
這是錯誤的說法,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出現各種併發症才是其疾病嚴重的問題。而胰島素的用量一方面是跟胰腺功能持續減弱有關,另一方面也跟胰島素抵抗有關,而胰島素抵抗加重並不意味著病情惡化了,因為有可能是患者體重增加,變胖了導致的。
有時候可能患者覺得自己並不胖,但實際上可能是內臟脂肪增加,在外表看不到而已,而長期食用胰島素也是容易導致人體脂肪堆積的,這時候原來使用的胰島素劑量不夠,就需要增加。
更為重要的是,即使胰島素用量增加,但如果患者沒有併發症,或者將併發症控制在一定程度,這是最好的結果,也說明治療目的達到了,所以不要去管胰島素劑量的問題,而是應該多考慮併發症的情況。
4、只要不吃甜食和碳水化合物就能控制糖尿病,不用吃藥?
錯誤的說法,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用藥是用來控制血糖穩定,改善胰島素功能,從而達到恢復糖代謝正常的方法,這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方式,而飲食控制則是一種輔助手段。
可以說在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早期,飲食和運動控制能夠起到較好的控制血糖功能,那是因為人體的胰腺功能還比較好,但隨著胰腺功能下降,飲食和運動只能作為輔助手段來調節血糖,目的是儘量不造成血糖的波動,但還是藥物進行治療。
所以,治療糖尿病切記要分清主次。
5、有糖尿病就必須戒掉甜食?
糖尿病患者並不是不能吃甜食,而是應該怎麼吃,保證血糖不會出現大幅的波動,所以一方面要考慮食物的含糖量,另一方面要考慮進食的總量。這就需要了解甜食的升糖指數,儘量攝入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如果血糖比較穩定,也可以可考慮吃一些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但不能攝入太多。另外,需要在進食的時候多進行血糖的監測,從而總結出自己最適合的甜食和數量。
患了糖尿病,補充哪些營養?控制血糖首先要控制好飲食,由於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再加上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等藥物,有可能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的缺乏,這時候就需要患者進行一定的補充,外加上有些營養素有助於控糖,所以適當的補充對糖尿病控制有利的營養素也是很有必要的,那麼都要補充什麼呢?
糖尿病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生物素
生物素又稱維生素H、輔酶R,也可以被叫做維生素B7,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它能輔助胰島素的作用,並且增強葡萄糖激酶的活性,由於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葡萄糖激酶水平較低,所以補充生物素來說對控糖的效果可能比較明顯。
維生素B6、維生素B12
缺少這兩種維生素有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風險,其中甲鈷胺(內源性的維生素B12)是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藥物,由於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而二甲雙胍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所以糖尿病患者補充維生素B12是很重要的預防和治療手段。此外,維生素B6對於妊娠糖尿病有改善作用,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以在日常裡,透過蔬菜或者水果補充維生素B族,或者服用維生素B族的補充劑。
維生素C
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維生素C水平較低,而增加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可降低山梨糖醇,這是一種對糖尿病患者有害的糖分,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此外,國外的一些機構進行了小規模的臨床試驗,發現長期適量補充維生素C的患者餐後血糖低於未服用維生素C的患者。
肉鹼
肉鹼與人體的脂肪代謝有關,可以幫助人體利用體內脂肪產生能量,有研究指出,肉鹼能幫助改善空腹血糖,具有一定的降血脂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服用,具有減輕胰島素抵抗,預防酮症酸中毒的機率。
輔酶Q10
有研究指出該物質有益血糖控制及幫助β細胞製造胰島素,還有助於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α次亞麻油酸和γ次亞麻油酸
這兩種物質有助於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降低胰島素抵抗的作用,進而幫助控制血糖。這兩種物質主要存在於某些植物油脂中,是天然的抗氧化劑。
鉻
鉻據研究認為有對抗糖尿病的作用,能提升人體調節血糖的能力,同時還能有助於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所以除了能夠改善血糖外,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國外有研究發現,胰島素與鉻共同作用時能穩定控制血糖。因此在國外的有關糖尿病的保健品種,我們也能常看到鉻的身影。
錳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體內普遍缺乏錳元素,由於錳元素能夠影響胰島素的合成,進而認為其對控制血糖有益。
鎂、鉀
這兩種元素能夠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而且缺少這兩種元素可能會導致胰島素分泌水平下降,此外適當補充鉀元素,能夠降低血壓,避免代謝綜合徵,也有預防糖尿病的作用。
鋅
1型糖尿病患者經常缺乏鋅元素,醫學專家認為鋅元素可能是胰島素代謝中的關鍵元素,可以保護胰腺的β細胞受到損傷,從而幫助控制血糖。
儘管以上的營養素對血糖控制有益,不過,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某種保健食品能夠直接改善糖尿病,因此建議糖友,在有營養素缺乏或者臨床有需求的情況下,服用保健食品,畢竟保健食品也是有可能有副作用的,或者跟服用的藥物有互動反應。最好在選購和服用前先先諮詢專業醫生,並且保留營養品的包裝,以免發生副作用或者藥物互動反應時可以及時瞭解問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