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最常見的具有反覆發作特性的口腔粘膜潰瘍性損害。一般認為與內分泌障礙、遺傳,胃腸功能紊亂,腸道寄生蟲病,病毒感染,變態反應,區域性刺激有關臨床上常見其與失眠、便秘、疲勞、精神緊張、月經週期等相伴發。中醫認為主要由“心脾有熱”所致.本病多發生在青壯年,好發於唇、頰、舌尖、舌邊緣、前庭溝等處粘膜。
初期口腔粘膜充血,水腫,出現粟粒大小的紅點,很快破潰成圓形或橢圓形潰瘍,直徑約2~4mm,中央稍凹下,表面覆以灰黃色假膜,周圍有狹窄紅暈。有自發性劇烈燒灼痛,遇刺激疼痛加劇,影響患者說話與進食。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若潰瘍數目不多,一般不超過5個,則稱之為小阿弗他潰瘍或輕型口瘡。若潰瘍數目極多,累及口腔各個部位,則稱之為瘡疹型潰瘍或口瘡性口炎,潰瘍可逐漸擴大至直徑1~2cm,並向深層發展累及粘液腺,形成中央凹陷,邊緣不整而隆起的“彈坑狀”損害,病程長,有時可持續數月之久,愈後留有瘢痕,這種潰瘍則稱之為大阿弗他潰瘍亦叫做複發性壞死性粘液腺周圍炎,簡稱腺周口瘡或巨口瘡。
北大人民醫院耳科常規採用口腔工號塗布,一日數次。也可用口腔潰瘍藥膜貼敷,一日數次。也可噴霧蜂膠.孤立潰瘍可用10%硝酸銀或50%三氯醋酸酊燒灼,均有止痛並促進癒合作用.可用醋酸氫化可的松或沷尼松混懸藥加半量2 %普魯卡因潰瘍區域性浸潤注射。全身可酌情用涼膈散,玉女煎,銀翹散,茵陳蒿湯,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適當給予維生素B2。酌情選用轉移因子,胎盤球蛋白口服或肌內注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