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背景

作為臨床醫生,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依從性差的患者,著實讓人頭痛不已!所謂依從性(Patient compliance)也稱順從性,是指病人按醫生規定進行治療、與醫囑一致的行為,俗稱病人的“合作程度”。根據患者的合作程度,可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完全不依從。下面透過一具體病例來直觀展示一下依從性差的不良結局。

簡介

劉某,男, 57歲, 共四次就診,前後歷時8個月。第四次就診EBUS-TBNA4R組淋巴結針吸活檢提示:小細胞肺癌縱膈淋巴結轉移。

感悟

第一次就診:體檢發現右上混合磨玻璃肺結節而就診,大小約4mm,縱膈淋巴結未見異常。醫生建議:結節較小且以磨玻璃成分為主,隨診觀察,3個月後複查胸部CT。從最終的病理結果來看,該結節是一小細胞肺癌,此時應當診斷:右上肺小細胞肺癌 T1aN0M0 侷限期。然而,當時並沒有有效的方法去明確診斷,按照規範要求,選擇隨診觀察是合理的。經驗教訓:肺部結節的病理型別以肺腺癌居多,但也要警惕小細胞肺癌的可能性,鱗癌極少見。

第二次就診:3個月後複查發現,右上肺結節增大至20mm,實性成分明顯增加,佔比超過90%,縱膈淋巴結仍未見異常,無症狀。醫生建議:考慮惡性可能大,建議手術治療,但患者未予以重視,拒絕手術。實際上,患者第二次就診距第一次就診的時間間隔僅有2.5個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該結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醫生考慮到了惡性病變的可能,並且惡性程度可能較高。此時應當診斷:右上肺小細胞肺癌 T1bN0M0 侷限期。

第三次就診:從依從性分類來講,患者屬於部分依從。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依從性越來越差,由部分依從變成了完全不依從。第三次就診實屬不得已而為之,5個月後出現了咳嗽、乏力、眩暈等症狀被迫就診。複查胸部CT,右上肺佔位性病變較前增大,右肺門影明顯增大,右肺門延伸至右上縱膈見不規則軟組織團塊影。此時應當診斷:右上肺小細胞肺癌 T4N2M0 廣泛期。經對症治療後,患者症狀改善,要求出院。

第四次就診:半月後,患者出現劇烈乾咳、胸悶,不得已,再次就診。EBUS-TBNA4R組淋巴結針吸活檢提示:小細胞肺癌縱膈淋巴結轉移。確診:右上肺小細胞肺癌 T4N2M0 廣泛期。下一步治療:化療+放療。

從生物學特性上來講,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易復發、轉移,生存率極低,並且多年來,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面尚未有大的突破。但處於侷限期的小細胞肺癌,仍然有根治手術機會。無論何種原因,如果錯失了這一時機,就可能永久性失去了根治的機會,生存時間就會大打折扣。該患者在第二次就診時,就是一個絕佳的手術時機,但患者沒有把握住,失去了這個機會,著實令人痛惜!

患者依從性差有多方面的原因,有醫護人員的因素、有患者自身的因素、有經濟因素、有時間因素、有治療方案的因素、還有目前對疾病認識不夠等因素。無論存在哪種因素,最終的結果都會直接導致治療效果差、甚至失去治癒的機會,患者本身都是一個最大的受害者。有的影響因素是無法克服的,比如說目前科學對該疾病的認識深度還不夠,無法做到“精準”治療。但多數影響因素還是可以克服的,比如說醫護人員的因素, 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提供充分的用藥指導,最佳化治療方案,贏得病人的信任與合作。再比如說患者自身的因素,要相信科學,客觀正確認識疾病,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現實,樹立一種戰勝疾病的信心,相信專業醫生並配合好醫生的治療。時間因素,腫瘤的治療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多數都需要較長的時間跨度。在最初的時候,患者往往都能堅持,但到後來,不管病情好壞,患者的依從性都會不同程度的變差。病情好了,患者會掉以輕心,變得不以為然。病情壞了,患者會自暴自棄,甚至有放棄治療的念頭。腫瘤患者需要全程化管理,患者本人要堅定治癒的信心,醫護工作者要勤與患者溝通,及時發現患者的情緒變化,同時家庭、社會要對廣大腫瘤患者予以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希望透過專業醫師的治療以及社會、家庭的關愛,患者能夠及早迴歸社會,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河南省胸科醫院胸外科三病區

薛明強

2021年2月7日星期日

4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年紀輕輕怎麼就得了“三高”?這4個原因年輕人得好好反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