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過年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種說法,其實,源自對醫聖張仲景的讚頌;正是順著禦寒的功效,引申出溫暖的寓意,回家餃子,出門面;餃子,漸漸由祛病的藥膳,演變為團圓時的美食。咱們現在就來重溫醫聖用餃子救人的故事,再聊聊吃餃子的健康細節。

餃子的發明專利權屬誰?這個問題,已經沒法考證。不過,餃子被髮揚光大,功勞屬於醫聖張仲景。張醫聖,出生於東漢末年,少年時受高人指點,拜名醫張伯祖為師。後來,醫術超過了師傅,名聲遠揚,受到推薦,成為公務員;並且,不斷進步,成為長沙太守。

張太守,是1個時刻追求醫術精進,關心百姓的公務員。每逢初一及十五,就在公堂之上為人看病。而且,將實踐經驗整理成書,在50多歲的時候,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傷寒,是外感邪氣引發的疾病,共計10卷;雜病,可以視為併發症,共有6種。可惜,那時候的出版行業不發達,張太守的論述,只能寫在竹簡上,慢慢變成了斷章殘簡。後來,分別在晉代和宋代,被整理為《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張太守,也因此被尊稱為醫聖。

張太守退休還鄉的時候 ,時值隆冬。大風呼呼地刮,很多貧苦的百姓,耳朵都被凍爛了,讓老太守看著心痛。回到家鄉後,醫聖就在冬至那天,讓人搭起棚子,架起大鍋,為窮人舍藥治傷。所舍之藥,叫祛寒嬌耳湯。先把藥材、姜蔥、辣椒、羊肉等放在鍋裡煮,再撈起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然後,再將嬌耳放回大鍋裡煮熟。窮人們排著隊,每人可以領到1碗湯和2只嬌耳。吃完嬌耳,再喝熱湯,頓時渾身發熱、血脈通暢。這個活動,持續到大年三十。身體康復的老百姓,喜迎新春,仿做嬌耳,進行慶祝,嬌耳得以流傳,成為後世的餃子。

餃子,是藥食同源的經典代表。餃子對身體的調理作用,取決於餃子餡的成分。素餡餃子,代表餡料是韭菜加雞蛋,韭菜味甘,益肝散淤,其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還有揮發性精油及含硫化合物,能夠幫助調節血糖,適合高脂血症或糖尿病患者;香茹,也是餃子餡常用的食材,可以化痰理氣,有益腸胃,香茹含鉀豐富,對於乏力及氣血虧虛者,較為適宜;芹菜,含有甘露醇及鹼類物質,以及豐富的纖維,可以防止餐後血糖上升;白菜,能夠促進胃腸蠕動,也能幫助控制血糖水平。過年時,如果家裡準備幾種不同餡料的餃子,應該先煮素餡餃子,再煮肉餡餃子。

為了保證食材的安全和衛生,人們都會自己加工餃子餡。剁肉餡,會產生聲響,這種響聲,對於放假在家的人,是1種快樂的享受。但是,對於偏頭痛患者來說,會是誘發因素。前庭性偏頭痛,會產生自發性或位置性眩暈,感覺天旋地轉,或是腦袋裡面有東西在跳動,隨後,就會出現1側頭痛。前庭性偏頭痛,會因為手、嘴、眼受到刺激,導致大腦特定部位進入興奮狀態,產生頭痛。通常會由多種日常生活行為所誘發,比如,剁餃子餡或是搓麻將時產生的響聲。前庭性偏頭痛發作時,需要馬上終止正在做的事情;平躺或將上身墊高靠在沙發上休息。

說餃子,吃餃子,最後1個環節都是餃子湯。俗話講,原湯化原食,這意思是說,不喝點餃子湯,吃下去的餃子不易消化。其實,這個傳統還是來自醫聖的嬌耳湯典故。醫聖的餃子和湯,都是藥,當然不能浪費。但是,現在的人包餃子,用的是精製麵粉和肉;餃子湯裡,是澱粉和油脂,以及嘌呤;如果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高,還是少喝或不喝吧。好啦,俺去剁餃子餡了,明天見。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健康2021##謠零零計劃#

8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魚腥草,見過嗎?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