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癌症治療逐漸打破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模式,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進入人們的眼簾,它們在各大癌種的治療中也作出驚人的貢獻。
對於卵巢癌患者,靶向藥物與免疫藥物哪個更加適合自己,一時間眾說紛紜。今天,互助君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靶向藥物與免疫藥物的不同。
作用機制不同靶向藥物,顧名思義就是針對特定腫瘤細胞上特定的靶點(如BRCA1/2基因突變),抑制細胞的正常代謝,直接殺死突變的腫瘤細胞。
理論上,這種殺傷只針對特定的腫瘤細胞,不會對正常細胞組織造成傷害,所以它的副作用比化療藥小。
免疫藥物,與以往的所有藥物治療機制均不同,它們的作用物件不是癌細胞,而是免疫細胞。
它們不具有直接殺死癌細胞的作用,而是啟用被癌症抑制的免疫細胞,讓其重新活躍起來。這些腫瘤細胞就能重新被人體免疫系統正常識別和消滅,從而對抗癌症。目前上市的PD1 抑制劑,PD-L1抑制劑,或CTLA4 抑制劑都是如此。
有哪些針對卵巢癌的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靶向治療:FDA獲批的卵巢癌靶向藥物有貝伐珠單抗(安維汀)、奧拉帕利(利普卓)、尼拉帕利(則樂)、盧卡帕尼(Rubraca)
可能對卵巢癌有效的靶向藥有:尼拉帕尼、奧拉帕尼、雷卡帕尼、AZD1775、西地尼布、帕唑帕尼、阿帕替尼、貝伐單抗等。
免疫治療:FDA尚未批准任何免疫單藥專門治療卵巢癌的方法。
之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卵巢癌的效果有限,而免疫聯合化療、免疫聯合PARP抑制劑治療、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劑治療,或者免疫治療、PARP抑制劑、抗血管生成藥物三種聯合治療卻有較好的成果。
免疫治療聯合化療:
2018年ESMO大會上展示過Durvalumab(PD-L1抑制劑)聯合PLD(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質體)治療鉑耐藥性複發性卵巢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結果顯示:受試者在6個月的PFS率為47.7%,客觀緩解率(CR或PR≥4周)為15%,疾病控制率(CR、PR或SD)為60%。
2019年第50屆婦科腫瘤學會(SGO)年會上,公佈了一項複發性卵巢癌患者隨機接受DCVAC / OvCA聯合卡鉑/吉西他濱或單獨化療的實驗。
結果顯示:DCVAC / OvCA聯合化療組與標準化療相比OS(總生存期)顯著增加,35.5個月vs22.1個月,延長了13.4個月;2年總生存率分別為72.4%和40.9%,死亡風險降低了62%;但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1.5個月vs10.1個月,無顯著差異。
免疫藥物聯合PARP抑制劑治療:
在2018SGO大會上展示過Durvalumab(PD-L1抑制劑)+奧拉帕利(PARP抑制劑)治療鉑類敏感復發的BRCA突變晚期卵巢癌的臨床資料。
結果顯示:32名受試者中,23名患者有效,整體有效率為72%,其中6名患者達到完全緩解,17名患者達到部分緩解。另有3名患者病情穩定,整體疾病控制率為81%。
一項尼拉帕利(PARP抑制劑)聯合帕博利珠單抗(K藥,PD-L1抑制劑)治療鉑耐藥復發卵巢癌的研究顯示:尼拉帕利聯合帕博利珠單無論對於鉑敏感復發或是鉑耐藥/鉑抵抗複發性卵巢癌均有臨床獲益,分別為31%、23%、24%,整體有效率為23%,疾病控制率為64%。
見效方式不同靶向藥物是直接針對腫瘤上特定的靶點,用藥後有起效較快,很容易發現腫瘤體積縮小或者腫瘤標誌物降低等“見效”的表現。而出現腫瘤進展則顯示藥物對腫瘤無效,應停藥並更換其他治療藥物。
免疫治療的效果卻不是這麼簡單可以判斷出來的。
免疫治療透過啟用免疫系統從而間接地殺死癌細胞,服藥後免疫細胞增多增強來與腫瘤細胞作鬥爭。所以有部分覓友在服藥後反而發現腫瘤增大,而堅持服藥一段時間後腫瘤卻減小了。但免疫治療對更多一部分人是無效的,所以是否是真的腫瘤進展並不好判斷。
副作用不同由於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不同,其副作用也不一樣。靶向治療的副作用型別與化療無異,但程度較輕。
且免疫治療的副作用還有個特點,它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組織和器官,可以發生在治療開始的任何時候(包括治療停止後)。多數患者的不良反應比其它治療都輕微,皮疹、腹瀉較為常見,但極少數患者會出現免疫系統和器官的損傷,甚至死亡。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雖然有這麼多的不同,但它們同樣有益於卵巢癌患者的治療,延長生存期。覓友們應注意甄別,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文章參考:
[1] 張文彥,卵巢癌靶向治療研究進展,世界最新醫學資訊文摘,2019-06
[2] 趙慧慧等,;卵巢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河北醫藥,2019-02
[3] 高亞楠,複發性卵巢癌基因與免疫,河北醫科大學,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