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平時說的油,即脂肪,按能量計算,每人每天脂肪的攝入量佔總能量的20%~25%為宜。油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當今,許多人傾向於植物油。其實,動、植物油的營養價值各有千秋。

一、植物油有哪些好處?

植物油中所含的單不飽和或多不飽和脂肪酸,除了提供人體能量,協助脂溶性維生素 A、D、E、K 等吸收外,更能提供人體無法合成而又必需的脂肪酸,如亞油酸、α-亞麻酸等,在體內可與膽固醇結合成酯,清除掉過多的血清膽因醇,不讓其沉積在動脈血管內壁上,可起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不飽和脂肪酸還可刺激肝臟產生較多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種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譽為血管內的 “清道夫”,它能把附著在血管壁上多餘的膽固醇清除到體外,維護著心血管的健康。

二、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會怎樣?

但是,如果只吃植物油,過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易自行氧化,在體內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這些氧自由基可侵蝕細胞,損害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導致細胞突變而引起癌症。

美國生化學家肯尼思·卡羅爾博士認為,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雖不是致癌物質,但它有助於癌細胞的生長。動物實驗表明,偏食不飽和脂肪酸一組的動物,患結腸癌和乳腺癌的比例大於動、植物油都吃的一組。

三、吃動物油都“有害”嗎?

動物油如豬油中富含較多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過多攝入易引起血脂異常、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等。但動物油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利用,而且膽固醇還是人體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幫助人體合成膽汁和某些激素。豬油中含有一種“共軛亞油酸”的物質,有防癌作用。

科學家對鵝、鴨等禽類脂肪進行分析後,發現其化學成分接近於橄欖油,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特別是魚類脂肪中含有豐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延緩血栓形成的效果,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大有碑益。

四、我們應該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嗎?

都說飽和脂肪酸少、不飽和脂肪酸多的油才是好油,所以我們應該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嗎?

這個判斷標準是可取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植物油就比動物油要健康,具體得看每種油的脂肪酸含量情況。鴨油是動物油,但是它所含的飽和脂肪酸比植物油中的棕櫚油低了近一半,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比豆油、花生油要高。棕櫚油雖為植物油,飽和脂肪酸含量和豬油幾乎相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營養學家指出,吃油要講科學,葷素搭配才合理。動物油與植物油的理想比例應為1:2,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則應小於這個比值。

五、日常烹飪如何科學用油呢?

營養學家建議我們在不同的烹飪場景中選用不同的油,而不是一種油“包打天下”,如果需要高溫爆炒或煎炸菜品時可以選用花生油;涼拌菜品食用時, 橄欖油、 茶油、芝麻油都是很好的選擇;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則適合日常中低溫炒菜時使用。椰子油、 棕櫚油任何時候都不推薦使用。

油也有保質期, 廚房的環境也易使油氧化、 變質, 故建議買油時買小瓶的油, 用完就更換新油。同時,油瓶最好不要放在離灶臺過近的地方,以免高溫縮短油的 “壽命”。

此外,還應做到膳食的多樣化,合理地控制好動、植物油的數量和品質,以獲得均衡的營養,達到脂肪酸的平衡。同時要常吃些富含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E的食物,有利於防止油脂的氧化。

人們吃油的根本目的是攝取各種脂肪酸,因為脂肪酸與維生素、氨基酸等養分一樣,在維持健康方面無可替代。無論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都各有利弊,且都不可缺少,做到平衡最關鍵。所以,從現在起,樹立起為健康吃油的意識才是聰明之舉。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腦血管病患者日常飲食應注意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