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健康的基本條件。飲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氣血,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完成各種生理功能,保證生命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條件。
正常飲食,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之氣血陰陽的主要來源之一,但飲食失宜,常是導致許多疾病的原因。飲食物主要依靠脾胃消化吸收,如飲食失宜,首先可以損傷脾胃,導致脾胃的腐熟、運化功能失常,引起消化機能障礙;其次,還能生熱、生痰、生溼,產生種種病變,成為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飲食失宜包括飢飽無度、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等。飲食失宜能導致疾病的發生,為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飲食不節”
徐文兵老師講,食物本身有神、氣、質的區別。
西方營養學認為雞肉和豬肉只有營養素方面的量的差別,但本身的質沒有區別,都是肉嘛。中醫認為區別大了,因為中醫看到了超出物質層次的東西,看到了二者所攜帶的資訊是不同的。中醫認為,天上的東西偏熱,飛鳥都是熱性的;水裡的東西偏陰,比如鴨子;陸地上的東西偏中。我們吃食物的同時,也把不同的能量和資訊帶進了自己的身體裡,豈可不慎?
所以吃雞肉的人好動,體質偏熱。現在的孩子吃烤雞翅、麻辣雞翅太多,雞肉扇風動火,引氣血上行,對小兒純陽之體影響特別大,應該小雞燉蘑菇,現在的做法是辣子雞,麻辣雞丁,火上澆油啊!要是做麻辣鴨還可以,鴨肉是涼性的。
其實吃什麼不重要,怎麼吃很重要。在《黃帝內經》中,黃帝的老師告誡黃帝說:古代的人能活到百歲,而動作不衰,原因之一就是食飲有節。
那麼什麼叫食飲有節呢?節有三個方面的意思:
1、就是根據節氣、季節的變化去吃喝
中醫講要順應自然,不要違逆自然,特別強調吃應季、應節的食物,同時也是當地出產的食物。
所以春天來了,萬物生髮,草木變綠,開始發芽,長出嫩葉嫩芽,這時候我們吃的就是要以新鮮的、青綠色的蔬菜為主。這些蔬菜有生髮之氣,能促進肝膽之氣的生髮,正好去消化秋冬積攢下來的秋膘,舒展冬天閉藏的精血。
而到夏天火熱的時候呢,應該吃一些滋補自己體液的食物,因為夏天出汗比較多,可適當地增加一些鹹味;
到了秋天,各種水果都下來了,季節比較乾燥,我們應該吃一些酸甜的、補充體液的、緩解乾燥的食物;
到了冬天要吃一些肉,滋補一下自己的精血。從喝的來講,春天可以喝一些鼓舞氣血執行的,有利於肝膽之氣生髮的,如酸辣湯,或喝點小酒;而到秋天,可以喝一些果汁;夏天喝一點鹽水;冬天可以煲一點濃湯。
2、就是說吃喝一定要講節奏
我們經常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水要一口一口地喝,因為胃腸的蠕動是一個更虛更實的過程。所以我們吃飯,一定要給胃腸留有餘地,讓胃腸蠕動的力量戰勝食物的容量,這樣有利於它的消和化。
但是現在很多人吃飯是趁著一種心火,慾望特別強烈,嘴裡嚼著東西,筷子已經伸到盤子裡夾上,眼睛還瞟著鍋裡,所以狼吞虎嚥。這還不可怕,關鍵是他在不停地吞、不停地咽,這樣的話,胃腸突然就被充滿了食物和飲料,失去了彈性和蠕動的節律,很容易出現食積和飽脹。胃腸都是平滑肌,它的蠕動有自己的節奏,食物或者飲料進去以後,它變得飽滿,然後逐漸排空,往下順,順到小腸,然後到大腸,它有一種波浪形起伏的節奏。
3、食飲有節就是吃飯要有節制
我們經常說吃飯要吃到七八分飽,所謂飽,就是把胃腸填充的程度。
我們為什麼不把它一下子填到十分飽呢?像很多人吃自助餐能吃到嗓子眼那兒。中醫講六腑以通為用,六腑為陽,傳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說,它是個過路的財神,把東西接進來,很快地再傳匯出去。你這麼吃得滿滿的,就失去了它自己的那種蠕動和消化的功能。
所謂節制就是要抑制一下自己本能的慾望,人跟動物的區別就在這裡,人比動物能活得健康長壽、幸福快樂的原因在於人有一種理性。這種理性在飲食上就表現在渴了再喝,喝要喝熱水,每次喝三口,這叫品,這樣喝水的人是有品味的。吃飯不管多好吃的東西,要看時間、地點、場合,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少吃,即便吃飽,也只是吃到七八分飽。
說到七八分飽,健康人有個標誌,到那時會打個飽嗝,不健康的人,塞得滿滿的,胃腸不蠕動,也打不出嗝來。還有人是喝冷飲,喝完冷飲以後打個嗝,這種嗝是假的,那是溶解在冷飲裡面的二氧化碳變成氣體冒出來。除了不會促進胃腸蠕動,這個過程還會帶走很多熱量,降低胃的溫度,導致胃失去飢飽的感覺和蠕動的活力。
“飲食偏嗜”
飲食結構合理,五味調和,寒熱適中,無所偏嗜,才能使人體獲得各種需要的營養。若飲食偏嗜或膳食結構失宜,或飲食過寒過熱,或飲食五味有所偏嗜,可導致陰陽失調,或某些營養缺乏而發生疾病。
我們知道,重要的藥性就是指藥物的寒熱性質,細分可分為寒、熱、溫、涼四種,又稱四氣,因為這是一種無形的能量的變化。其實我們吃的食物也一樣,也分寒熱,也有酸苦甘辛鹹五味。
1、寒熱偏嗜
飲食宜寒溫適中,否則多食生冷寒涼,可損傷脾胃陽氣,寒溼內生,發生腹痛洩瀉等症。偏食辛溫燥熱,可使胃腸積熱,出現口渴、腹滿脹痛、便祕,或釀成痔瘡。
(1)熱性的食物
熱性的食物有雞肉、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生薑、芥末、白酒等。目前兒童反覆發作的扁桃體膿腫和性早熟,就和孩子經常食用雞肉有關,外加冰鎮碳酸飲料的鬱閉,及其容易導致熱毒內攻。目前養雞採取封閉飼養、人工配制飼料,外加燈光照射、注射激素促進雞的生長,更是加重了雞的熱性、毒性。禽流感就是熱毒鬱積的結果。人吃了這樣的雞肉,不中熱毒才怪!還有目前流行的所謂藥膳,用當歸燉雞,吃得人們口鼻流血,他們完全不知這樣吃是熱上加熱,而中國人從來都是用陰寒的蘑菇來燉雞。
(2)寒性的食物
首先就是冰水、冰棍、冰激淋、冰可樂、冰啤酒。中國人的體質不同於歐美人,盲目照搬人家的飲食習慣的話,非得病不可。
寒性最重的其次就是牛奶,無論在何種溫度下飲用。奶是極富營養的,但是隻是為初生的嬰幼兒飲用。因為嬰幼兒是純陽之體,心率一般都在90/分以上。只有他們能夠消化吸收奶,也就是能平衡奶的陰寒屬性。人成年以後,體質改變,就應該停止喝奶,去食用溫性的食物。但是在所謂的科學其實是商業利益的鼓譟下,人們只看到了牛奶有營養的一面,忘記了自己能否消化吸收的一面。很多人喝完牛奶會出現腹瀉或者脹氣,西醫說是乳糖不耐受。中醫認為是陽虛不能勝陰寒,只要在煎煮牛奶時加些熱性藥物,比如蓽茇、高良薑、桂皮就能解決問題。不能消化,拉出去還算幸運。有的人不能消化,一味儲存,喝完了也沒感覺,結果陰寒在體內積聚,導致糖尿病、肥胖症等一系列疾病的發作。
雞蛋也是陰寒屬性,對於陰液不足,失眠低熱的病人,古人用生雞子黃攪入藥液服用,滋陰養心。但是對於陽氣不足或者是陰寒內盛的人來講,雞蛋就無異於毒藥。有的人對雞蛋過敏,吃完了就腹痛腹瀉,有的會嘔吐。但是有的人吃煮雞蛋過敏,但是吃煎雞蛋就沒事。這就說明必須用火熱的烹製或加入熱性的佐料來平衡雞蛋的陰寒才有利於人體的吸收。比如中國人習慣用蔥花、香椿、韭菜攤煎雞蛋,外國人也習慣在煎雞蛋上撒黑胡椒面,都是一樣的道理。
2、五味偏嗜
人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資生。五味與五臟,各有其親和性,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如果長期嗜好某種食物,就會使該臟腑機能偏盛偏衰,久之可以按五臟間相剋關係傳變,損傷他髒而發生疾病。
普通人口舌能夠感覺的味道有十種,那就是酸澀、焦苦、甘淡、辛辣、鹹鮮。人有天生或經過訓練出來的敏銳的味覺,孔子說過 :“淄、澠之合者,易牙嘗而知之。”意思是說,齊國的名廚易牙能把兩條不同河水辨別出來。
國內國外都有品酒師,口嘗舌辨,就能說出酒的產地、釀製時間。古代神農氏嘗百草,伊尹制湯液,都是建立在這種超人的直覺、感悟上。
既然是主觀感覺,味覺就不僅與客觀的食物、藥物有關係,而切與人的身體、情緒、神志有密切的關係。中醫講“舌為心之苗”,心不在焉的時候無論吃什麼山珍海味也是味同嚼蠟的。心情喜悅、飢餓急切的時候,粗茶淡飯、糟糠腐朽也會讓人甘之如飴。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時過境遷,朱元璋能讓做飯的叫化子做出一模一樣的飯菜,但是恢復不了當時的身體狀態和心境,也就找不到了感覺。
心神對味道的感覺也有選擇性,隨著身體、情緒狀態的不同而調整。比如平素覺得苦澀難以下嚥的磚茶,在飽食鹹鮮的肉類和海鮮以後喝就覺得是甘甜爽口;營養過剩,舌苔厚膩覆蓋味蕾的人,就喜歡吃辛辣的食物下飯,碰到甜膩的食品會感覺噁心;而體液不足、舌苔剝脫的人就討厭辛辣,喜歡吃鹹甜的食物。動物能在病痛的時候尋找相應藥物,原因並不是它們懂醫學,而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就是在某種病態下,身體會對某種植物的氣味和味道產生特殊的喜愛。
中醫發現了五味對心神的不同影響,藉此調神,進而調氣。中醫的五行理論認為舌尖屬心,主鹹苦;舌兩側屬肝,主辛酸;舌根屬腎,主甘苦;舌前中屬肺,主鹹酸;舌後中屬脾,主辛甘。現代科學發現舌面上分佈有味蕾,感受甜味的味蕾在舌尖比較多;感受酸味的味蕾在舌的兩側後半部分比較多;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頭根部;感受鹹味的味蕾在舌尖和舌頭兩側的前半部分。
中醫醫療和食療,就是根據不同身體的狀態,通過使用不同味道的藥物和食物,結合食物和藥物的寒熱溫涼的性質,順應或抑制心神,藉此調整臟腑功能、氣血執行,以達到五臟平衡和諧的目的。
(1)酸寒的食物
以水果居多,比如梨、蘋果、柿子等等,大米,薏苡仁等也屬於此類。秋天乾燥,最適宜吃,可以滋養肺陰,潤澤面板、毛髮。酸寒的食物或藥物還能平抑肝氣,軟化血管,控制高血壓。對於嗜酒、嗜辣的人來講,應該多吃水果。老百姓吃糖蒜、臘八蒜,就是用酸味平衡抑制辛辣對口腔粘膜胃腸道粘膜的刺激。但是如果吃的過量,或者是陰寒體質的人吃,就會導致陰寒內斂積聚,面板出現黑斑,胃內出現結石。
(2)酸溫的食物
比如杏仁、山藥、木瓜、米醋、山茱萸、五味子,經常食用可以止咳生津,生髮、烏髮,也適宜老年人虛喘、大便祕結乾燥的。民國名醫張錫純就用一味薯芋粥,治療肺津不足的乾咳、虛喘、便祕,可謂食療佳品,食用時最好清洗乾淨,帶皮連須一起吃,效果最好。
(3)甘寒的食品
西瓜、甘蔗,藥物中的白茅根、通草、滑石等,最能清涼利尿,可以解除腎結石、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的症狀,而對於糖尿病等小便過多、失禁、尿床、早洩、帶下過多的病人就不適和。甜食吃多了自然傷腎,小孩子吃糖多了會蛀牙,成人會導致骨質疏鬆。
(4)甘甜溫性食物
以小麥白麵、小米、黍米為代表。多咀嚼饅頭一會兒就會感到甘甜。熬小米粥浮在上面粘稠的米精最養人,最適宜消化吸收不良、大病初癒的人食用。陳年舊米就沒有這層精華了。黍米是黃粘米,生長在乾旱寒涼地域,又粘又甜,在胃中粘滯時間長,不容易使人感覺飢,所以有“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的說法。消化不良的人本身胃的蠕動慢,排空時間就長,最好少吃。《傷寒論》中桂枝湯方後注中介紹服藥禁忌中的是“生冷粘滑”就是指指此類食物。
(5)鹹味的食物
以肉類居多,特別是紅肉。血肉有情之品可以補養心氣心血,少了鹹味,精神體力都會下降。鹹味吃多了,可以導致血液粘稠、凝滯,血壓升高。也可影響心情、心神,興奮、激動、失眠、躁狂。北方人以魯菜為代表,口重味鹹,適合窮苦人偶爾食用,不適和富貴人天天吃。社會進步飲食水平提高以後,人們應該改變飲食習慣,以清淡新鮮為好,可以學學粵菜風格。鹹味最重的莫過於味精、雞精,飯館的廚子離不開,很多人吃了會感覺口乾舌燥,有的會出現面板過敏騷癢。國外稱之為中國餐館綜合症。所以以後外出吃飯點菜的時候,別忘了囑咐一句別放味精。
(6)苦寒的食物
綠色蔬菜居多,苦菜、苦瓜、苦丁茶最典型,藥物之中苦味佔了絕大多數,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大概與平時我們飲食中普遍缺乏苦味有關。蔬菜的苦寒性質,最適合消化肉食。蒙古人食肉缺乏蔬菜,全靠磚茶來消食化積。蔬菜最好熟食,迷信生吃蔬菜不損失營養的人,其實是以不消化不吸收為代價的。特別是寒性體質的人最好用清炒蔬菜或用蒜蓉、蔥姜炒,來平衡寒性。
(7)苦味溫熱性質的食物
首推鍋巴、飯焦,老家大同有烤饅頭片,是開胃化食的上佳食品,我經常推薦給胃寒、流涎的孩子們吃。吃烤肉木炭火烤肉的時候,烤得出現的微微焦黑炭焦就是消化肉積佳品。我的朋友感覺奇怪平素吃牛排不過一兩塊,吃烤肉卻可以吃10多塊,原因就在於此。苦味可以清瀉鹹肉積滯。中藥經常用到焦三仙就是把山楂、麥芽、神曲炒焦,用來消化肉食積滯。
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