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呼吸系統

感冒

風門、大椎、太陽、尺澤、合谷、外關、足三裡

專灸風門、足三裡可預防流感

肺炎

風門、心俞、肺俞、尺澤、孔最、足三裡

支氣管哮喘

風門、身柱、肺俞、靈臺、脾俞、腎俞、天突、中脘、中府、膻中、尺澤、內關、足三裡

氣管炎

風門、大杼、身柱、隔俞、腎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澤、豐隆(化膿灸)

肺結核

體溫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裡體溫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澤,此病亦早灸長灸

迴圈系統

高血壓

百會(輕灸)、風馳、人迎、肝俞、腎俞、曲池、陽陵泉、足三裡、三陰交、太沖、風門(足三裡、絕骨瘢痕灸)

動脈硬化

大杼、大椎、腎俞、陽陵泉、足三裡

冠心病

厥陰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闕、曲池、郄門、大陵、太淵、三陰交、太溪心絞痛發作時,灸郄門、內關、膻中

預防中風

風池、天柱、肩井、手三裡、神門、陽陵泉、風市、足三裡

心律失常

同冠心病

風溼性心臟病

心俞、靈臺、肝俞、巨闕、郄門、小海、神門、足三裡

血液系統

貧血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裡、絕骨

白細胞減少症

大椎、隔俞、脾俞、足三裡、關元

白血病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裡、絕骨,心俞、大椎、血海

消化系統

胃潰瘍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樑丘、陽陵泉

急性胃腸炎

中脘、樑門、水分、大腸俞、溫溜、內關、樑丘、足三裡

慢性胃腸炎

上脘、中脘、樑門、脾俞、偏歷、足三裡

胃酸過多

中脘、不容、巨闕、膏盲、胃倉、陽陵泉、中封、地機(不用足三裡)

胃痙攣

中脘、樑門、章門、巨闕、肝俞、胃俞、樑丘、足三裡、內廷

胃擴張

上脘、中脘、氣海、至陽、隔俞、脾俞、胃俞、足三裡

胃下垂

百會、中脘、大橫、氣海、胃俞、上巨虛、足三裡

十二指潰瘍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樑丘、陽陵泉,胃倉、滑肉門、盲門

闌尾炎

下脘、氣海、大巨、大腸俞、溫溜、樑丘、闌尾穴、合谷、上巨虛,急性者宜多灸

肝功能異常

至陽、隔俞、膽俞、中脘、陽陵泉,灸法有良效

食慾缺乏、消化不良

中脘、天樞、脾俞、胃俞、足三裡、三陰交

細菌性痢疾

氣海、上巨虛、天樞發熱加合谷、曲池;溼重加陰陵泉治癒率90%以上可酌情配:樑丘、崑崙、足三裡、大腸俞、次廖、大椎

結腸炎

中脘、天樞、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裡

脫肛

百會、命門、次廖、秩邊、長強、承山、合谷

腹膜炎

中脘、水分、天樞、氣海、水道、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裡、三陰交

膽結石

日月、期門、樑門、至陽、天宗、膽俞、陽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右側穴治療

膽囊炎

日月、期門、樑門、至陽、天宗、膽俞、陽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雙側穴位

肝臟疾患

期門、中脘、隔俞、肝俞、膽俞、至陽、陽陵泉、蠡溝、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沖

神經系統

中風(腦出血)

病初發,小艾炷灸百會1~3壯,使血管收縮,足三裡、三陰交各灸5壯,降低血壓,防止出血

偏癱(中風後遺症)

天柱、心俞、肝俞、腎俞、曲池上肢癱:曲池、合谷、臑俞、手三裡、陽池下肢癱:秩邊、環跳、足三裡、陽陵泉、絕骨、三陰交

神經衰弱

百會、風池、大椎、心俞、肝俞、腎俞、中脘、曲池、神門、陽陵泉、足三裡、三陰交

失眠

心俞、腎俞、神門、足三裡、三陰交

嗜眠

百會、風池、神門、足三裡、太沖

三叉神經痛

上支痛:陽白、太陽、懸顱、頰車、列缺、贊竹中支痛:上關、下關、聽會、顴髎、合谷下支痛:頰車、翳風、大迎、合谷、俠溪

坐骨神經痛

腎俞、大腸俞、次髎、環跳、秩邊、殷門、委中、陽陵泉、三陰交、絕骨,病灶段夾脊灸

脊髓炎

大椎、大杼、身柱、筋縮、腎俞、陽關、次髎、中極、陽陵泉、三陰交、絕骨,病灶段夾脊穴

上肢神經麻痺及肌肉萎縮

風池、天柱、大椎、肩禺、曲池、合谷、外關、尺澤

下肢神經麻痺及肌肉萎縮

環跳、髀關、殷門、委中、陽陵泉、足三裡、承山、絕骨

泌尿生殖系統

急、慢性腎炎

三焦俞、盲俞、腎俞、命門、中脘、水分、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復溜、水泉、太溪

腎病綜合徵

腎俞、命門、太溪、京門,隨症選穴

腎結核

脾俞、腎俞、京門、中脘、水分、足三裡

腎萎縮

三焦俞、盲俞、腎俞、命門、中脘、水分、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復溜、水泉、太溪、關元

膀胱炎及尿道炎

腎俞、膀胱俞、次髎、氣海、水道、中極、陰陵泉、三陰交、金門

遺尿症(夜尿)

腎俞、關元、中極、尺澤、足三裡、三陰交

尿血

命門、神門、血海、三陰交、水泉

尿頻、尿失禁

腎俞、關元、大赫、中極、尺澤、三陰交、曲泉

陽痿症

腎俞、命門、次髎、中脘、關元、中極、足三裡、太溪

遺精、早洩

心俞、腎俞、志室、命門、次髎、關元、足三裡、三陰交

男性不育症

長灸關元、腎俞、三陰交精子發育不良可用艾卷經常溫灸雙側睪丸

內分泌系統

糖尿病

脾俞、三焦俞、膏盲俞、腎俞、中脘、水泉、氣海、陽池、足三裡、三陰交

甲狀腺功能亢進

風池、風門、腎俞人迎、天突、手三裡、足三裡、陰陵泉

甲狀腺功能減退

風池、風門、腎俞人迎、天突、手三裡、足三裡、陰陵泉,長期施灸

運動系統

風溼性關節炎

肩關節:肩禺、秉風、天宗、肩貞、曲池、條口、肩內陵

肘關節:曲池、天井、尺澤、手三裡、小海、合谷

膝關節:內膝眼、外膝眼、足三裡、陽陵泉、委中、樑丘

踝關節:足三裡、崑崙、太溪、解溪、丘墟

肩周炎

天髎、臑俞、天宗、秉風、肩禺、曲池、條口、四瀆、外關

腳氣

足三裡、解溪、絕骨、三陰交、八邪

類風溼關節炎

發病關節附近及區域性施灸,為必灸之點

落枕

天柱、肩井、落枕穴,灸患側

腕關節綜合徵

陽池、陽溪、大陵、外關、合谷、曲池、列缺

外科及面板科

腱鞘炎

灸區域性

乳腺炎(乳癰)

肩井、天宗、膻中、足三裡,未潰者隔蒜灸瘡頭,已潰久不收口隔附子餅灸瘡口

痔瘡

孔最、二白、次髎、秩邊、長強(針)、承山

扭傷

區域性和對應點灸(在對側或病灶最痛點相應處)

蕁麻疹

風門、身柱、肩禺、血海、足三裡、陽交

溼疹

肩禺、曲池、陰陵泉

陰囊溼疹或多汗

腎俞、三陰交、陰陵泉、太沖

痤瘡

曲池、合谷、肝俞、腎俞、足三裡、三陰交

面板病

隔俞、曲池、血海

網球肘

用非化膿灸壓痛處,直接灸散開多點,多次灸即愈

婦科

子宮位置異常

中脘、氣海、陽池、腎俞、氣海、三陰交、大敦

子宮痙攣

中脘、氣海、大巨、次髎、陽池、三陰交、陰陵泉

子宮附件炎

中脘、氣海、大巨、次髎、陽池、三陰交、陰陵泉、歸來

月經不調

肝俞、腎俞、次髎、關元、歸來、三陰交、太沖,

痛經

氣海、歸來、命門、次髎、秩邊、中都、地機、三陰交、水泉

功能性子宮出血

隔俞、肝俞、脾俞、次髎、血海、隱白、大敦(單灸隱白、大敦或選一穴)

絕經期綜合徵

腎俞、次髎、關元、足三裡、三陰交有良效

不孕症

關元、子宮、胞戶、命門、次髎、腎俞、三陰交、地機,長期施灸

子宮脫垂

百會、關元、氣海俞、三陰交

乳汁不足

膻中、乳根、中脘、陽池、內關、少澤

習慣性流產

關元、肝俞、脾俞、命門,提前施灸、超過流產期

產後出血

血海、大敦

白帶多

氣海俞、次髎、大巨、關元、中極、地機、三陰交

子宮癌

大椎、腎俞、次髎、關元、歸來、築賓、三陰交,要長期直接施灸

五官科

麥粒腫(目瘡)

天柱、風池、身柱、肝俞、陽白、太陽、曲池、合谷、內廷、足臨泣,此病頻發,可連續施灸

結膜炎

心俞、肝俞、童子寥、贊竹、曲池、足三裡、足臨泣,區域性用針,遠處用灸

角膜炎

天柱、肝俞、腎俞、足三裡、光明

視力模糊

太陽、風池、天柱、肝俞、合谷、養老、足三裡、光明

視神經炎及萎縮

睛明、球后、承泣、風池、肝俞、光明、足臨泣

近視

太陽、陽白、風池、肝俞、足三裡、光明

鼻炎

上星、迎香、風池、風門、曲池、手三裡、合谷或肺俞

中耳炎

聽宮、聽會、翳風、腎俞、完骨、少海、中諸、太溪

耳鳴

聽宮、聽會、翳風、腎俞、完骨、少海、中諸、太溪

咽喉炎

大杼、風門、大椎、翳風、人迎、尺澤、列缺、少商(放血),速效

盜汗

百會、肝俞、陰郄穴、後溪

嘔吐

身柱、上脘、內關、足三裡

水腫

腎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關元、水分、陰陵泉、三陰交

腹痛

上腹部:上脘、中脘、樑門、樑丘、足三裡

下腹部:天樞、關元、內關、公孫

哮喘

大椎、肺俞、膻中、腎俞、中脘、關元、足三裡

心悸

內關、膻中、心俞、足三裡

腰背痛

大杼、肝俞、腎俞、次廖、委中、承山

腳跟痛

僕參、水泉、申脈、照海、區域性灸

便祕

左腹結、天樞、神門、支溝、大腸俞、足三裡

身體虛弱

大椎、中脘、關元、足三裡

婦科也好,男科也好,一般都跟腎氣有關係。中醫裡的腎跟西醫裡的腎是不同的,西醫裡邊的腎就講腎臟。而中醫裡邊的腎包括人的生殖器官、腎臟。所以凡是這些部位發生問題了,一般都要從腎臟來找原因。

開源節流護腎臟

在人體裡邊,最重要的臟器就是腎臟,因為腎臟是藏著元精的。打個比方,人一出生,父母給自己的一點兒寶貴東西,就是這點兒元氣。人的一生也都是在消耗這個元氣,什麼時候你把這個氣給消耗完了,這個人沒氣了,人也就死了。我們講過,人體有兩個入口、三個出口。兩個入口就是你這兩個地方可以進去(呼吸和進食),可以補養它。出口呢,一個是排洩,肛門和尿道,把裡面的殘渣給排出去的,還一個就是皮孔上的孔竅。當然真正的元氣的出口不是在這些地方,真正消耗元氣的地方,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這些器官,各種感官,都是在消耗人的元氣。消耗的地方很多,而進口卻很少。所以,我們就要學會減少消耗,補養身體。就是讓這個元氣“開源節流”,儘量把進來的口開大一點兒,儘量減少消耗。

涵養就是“涵”腎氣

中醫認為,“腎主收藏”,所以要有它的遮藏之性。所以腎這地方,要多收斂一點兒,不要太張狂。我原來跟著一個老師學過八卦掌。他當時給我講過一個道理,他說練八卦掌的人,一個腳是直的,一個腳是扣的,這叫“裡直外扣”。比如說往這邊轉圈,裡邊那個腳是直的,外邊腳是扣的。為什麼裡邊那個腳要直呢?就是做人要正直;外邊的腳是扣的,對外的時候要有內涵,也叫涵養。這個涵養“涵”什麼呢?就是涵腎氣。現在“涵養”的意義比較廣泛了,其實涵養的意義,就是保護你的元氣不受損傷。不管生氣也好,發脾氣也好,跟別人吵架也好,都說明這個人沒涵養,因為他把人的元氣都給消耗掉了。

除此之外,給大家建議一種鍛鍊的方法,太極拳。太極拳屬於中國的內家拳種,練武之人講究“太極的腰,八卦的腿,形意的手”。腰主要跟腎氣有關,太極裡邊全部是以腰帶動的。所以建議大家,沒事兒時練練太極拳。

練太極拳,對人體的元氣非常有好處,因為它裡邊練氣場,練人的丹田氣、練呼吸都有。所以練太極拳對人的腰是很好的。

婦科病多調肝脾腎

艾灸一些穴位,對腎氣保養也很有好處。如果器官出了一些問題了,比如說婦科、男科問題,把你的腎氣保養好,這些問題就都可以解決了。

一般來講女性的病,跟肝、脾、腎都有一定關係。肝腎是同源的,脾是統血的,肝是藏血的,因為女性的病都跟血有關係。對一些月經量少,或者是不到絕經期就沒月經了,這個是跟血海空虛有關係,或者是肝藏血,裡面藏不了血了,肝血虧虛。再一個就是脾主統血,它統帥不了血了,出現大出血或者血量特別大,那麼這時候,要通過脾調節一下。所有的這些疾病,都在一定意義上跟腎氣有關係。所以一般來說,我們調的話,多調肝脾腎。而肝脾腎的交匯點有個穴位,叫三陰交,所以婦科疾病的很多調理方式,都可以從三陰交來調。

按病索穴見效快

我們基本上簡單分一下類,炎症、婦科的炎症,多用的穴位就是小腹部的氣海、關元和中極穴。如果月經少,可以加水道穴。“水道”也就是水出的通道,在關元的兩側。如果再靠下邊那個附件炎,咱們一般說的盆腔炎,或者子宮炎、宮頸炎,都可以用中極配三陰交。這兩個穴位同樣適合於男性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我們在臨床上面碰見過很多例患者,灸了這兩個穴位後效果都非常好,甚至有些見效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且不易復發。但還有個前提,好了以後繼續做艾灸。

再一個就是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出血量比較大的,一個穴位治療效果很好,這個穴位是脾經上的,叫隱白穴。我們原來有一些例子,有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灸一次、兩次可能就好了。可以用艾條灸,或者拿艾柱直接灸,灸個兩三壯就行了。艾條灸的,薰一會兒就行。

再一個就是轉胎位。一般懷孕期是慎灸的,尤其是腰骶部。但是轉胎位另當別論。治療轉胎位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是至陰穴,現在各個醫院甚至民間都在使用。灸至陰,轉胎位。產後的調理,就是身體虛了,一般來說就是由於失血過多,可以加上中脘、脾俞。

取穴思路有規律

婦科常用的穴位有背部的脾腧、肝腧、腎腧,三個腧穴,然後再加上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這些穴位都是婦科常用穴位。至於說具體用哪個,只要你覺得哪個位置離你這個病所近,你就可以選擇。選擇穴位的標準很簡單,一個是區域性,就是你覺得哪兒有病就對著哪兒取穴。再一個,就是相應的腧穴。比如說我宮頸炎,就可以取中極穴,背後對的就是腎腧穴,加上它,然後再加上三陰交。大家看一下這個規律,病灶的附近取中極,中極屬於腎,所以取腎的腧穴。在這條經上,遠端我再取個穴位,就是三陰交。這是取穴的一個思路。

再來說男性病。男性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前列腺問題,再一種就是性功能低下。前列腺問題可以灸中極,如果身體弱的,氣很虛的,一般要加灸氣海穴。正常情況下,就是關元、中極用的多一些。對於性功能低下的人來說,關元是必灸的。從量上來講,可以灸大些,然後堅持長期灸,對功能的恢復很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失眠損害身體?試試這幾個方法幫你快速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