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年春節即將來臨,在這闔家團圓、舉杯同慶的日子裡,「糖尿病患者能否飲酒」註定又是一個熱門話題。
長期酗酒的種種害處大家早已耳熟能詳,而適量飲酒可以「降低血糖」也並非全無道理,那麼,糖尿病患者究竟能否喝酒呢?這個問題顯然不能簡單地用「是」或「否」來回答,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喝酒降血糖是怎麼回事?喝酒的確可以使血糖下降。這是因為乙醇(酒精)可以抑制體內非常重要的一個化學反應 —— 肝臟的「糖原異生」與「糖原分解」反應。
人在飢餓時,體內儲存的肝糖原、脂肪可以透過這兩個反應,分解或者合成葡萄糖,釋放入血液來保持血糖的恆定,但是當大量飲酒以後,酒精抑制了糖原異生及糖原分解反應,升糖途徑被抑制了,血糖也就下降了。
喝酒的不良後果有哪些?既然喝酒有上述好處,為什麼醫生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飲酒呢?這是因為飲酒對患者弊多利少、害處多多。
低血糖昏迷:少量飲酒可以抑制肝糖原分解,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是,經常喝酒的人往往經不住誘惑,喝到興頭上很難把控自己。過量飲酒,尤其是空腹飲酒時,由於血糖得不到補充,而糖原分解又被酒精抑制,患者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低血糖昏迷而危及生命。
血糖降低只是暫時的:喝酒時,因為酒精抑制了肝糖原的分解,出現了血糖降低的效應,但這是暫時的,當酒精代謝掉以後,它對肝糖原的抑制也隨之解除,後期會出現血糖反彈性的增高。
此時,如果患者還是按照以往的飯量進食,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這樣反而更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酒精會損害胰腺功能:酒精不僅會損害胃粘膜導致胃出血,損害肝臟導致脂肪肝及肝硬化,還會損傷胰腺及胰島 β 細胞,導致急性胰腺炎及胰島功能受損,令患者血糖更加難以控制。
所以說,企圖用喝酒來降糖無異於飲鴆止渴,實不足取。
飲酒的副作用:
引起糖脂代謝紊亂,誘發痛風:長期大量飲酒會打亂糖尿病患者的正常飲食(過飽或飢餓)和用藥,從而導致血糖波動和失控。不僅如此,長期大量飲酒還可使患者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異常及血尿酸升高,誘發或加重痛風。
降低藥物療效:大家都知道,服頭孢不能喝酒,其實,許多降糖藥物也有這方面的要求,例如,酒精不僅會降低二甲雙胍的療效,還可能誘發二甲雙胍的罕見不良反應 —— 「乳酸酸中毒」。哪些糖尿病患者絕對忌酒?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當絕對禁酒:
◆ 血糖居高不下或忽高忽低者;
◆ 近期內經常發生低血糖者;
◆ 合併嚴重的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的患者
◆ 伴有嚴重脂肪肝、肝硬化或肝功能異常者;
◆ 有重度高脂血症和/或高尿酸血癥者;
哪些糖尿病患者允許少量喝酒?
根據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飲酒,但我們知道現實生活中有一定難度,因此,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處理為宜。
如果患者病情較輕、無嚴重糖尿病併發症或合併症,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 < 7.8 mmol/L)、肝功能正常,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少量飲酒。
糖尿病患者 5 個飲酒注意事項
與普通人不同,糖尿病患者飲酒有一些特殊要求:
◆ 要嚴格限量
每次飲酒量以 1 個酒精單位(含 90 kcal 的熱量)為限,每週飲酒不宜超過 2 次。1 個酒精單位大約相當於啤酒(含 4% 酒精)400 mL,或葡萄酒(約含 10% 酒精)150 mL,或 30 度白酒 50 mL。
◆ 不能空腹飲酒
尤其是晚上注射中、長效胰島素或服用降糖藥的糖尿病患者,喝酒前一定要吃主食,切忌晚餐空腹大量飲酒,以免夜間發生嚴重低血糖。
◆ 儘量選擇酒精度數低的酒
如葡萄酒、啤酒等,禁止飲用高度烈性白酒。
◆ 酒的熱量應當從碳水化合物的熱量中扣除
例如,飲一個酒精單位的啤酒(約合一聽)應減 25 克(半兩)主食。
◆ 喝酒前要事先了解清楚目前所服藥物是否禁忌酒精,如果存在禁忌,那就堅決不要喝酒。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飲酒弊多利少,為了自身的健康,不建議糖尿病人飲酒,更不能把酒當成降糖神藥,代替降糖藥物。如果實在推脫不掉,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少量飲用啤酒或紅酒,切記不可放縱豪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