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治療尿路感染常用方有小薊飲子,真武湯,豬苓湯。
小薊飲子症見小便頻數,赤澀熱痛,尿中見血,舌紅苔黃,脈數;真武湯症見怕冷,小便不利,心悸,頭暈目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或腹痛、洩瀉,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豬苓湯症見小便不利,排尿澀痛,尿血,洩瀉,口渴,身熱,心煩不得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二、方藥詳解
1.小薊飲子
【方藥組成】生地黃30克、小薊15克、滑石15克、木通6克、蒲黃(炒)9克、藕節9克、淡竹葉9克、當歸(酒浸)6克、山梔子9克、炙甘草6克。
【功效】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疾病】主要用於治療急性泌尿系感染感染,泌尿繫結結石等病。
【證型】血淋。
【臨床表現】小便頻數,赤澀熱痛,尿中見血,或尿血,舌紅苔黃,脈數。
【藥理研究】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單味藥主要有收縮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和抗菌等作用。方中小薊可使區域性血管收縮而止血;地黃、蒲黃、小薊、藕節可明顯縮短凝血時間而促進血液凝固;小薊、當歸、梔子、淡竹葉具有抑制溶血性鏈球菌等作用。
【辨證要點】尿中帶血,小便赤澀熱痛,舌紅,脈數。
【用法用量】水煎,早晚分2次溫服,於飯後半小時服用,每次200mL。
【注意事項】本方不宜久服,孕婦忌用。
2.真武湯
【方藥組成】茯苓9克、芍藥9克、白朮6克、生薑9克、炮附子9克。
【功效】溫陽利水。
【主治疾病】慢性腎小球性腎炎,心源性水腫等。
【證型】陽虛水泛證。
【臨床表現】怕冷,四肢厥冷,小便不利,心悸,頭暈目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或腹痛、洩瀉,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藥理研究】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提高心肌收縮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應,增加尿量,降低肌酐、尿素氮等作用。
【辨證要點】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舌質淡胖,苔白脈沉。
【用法用量】水煎,早、中、晚分3次溫服,於飯後半小時服用,每次150mL。
【注意事項】1.方中的附子大辛大熱,容易引起內熱等副作用,故藥到病癒即可,不應多服;2.孕婦忌服。
3.豬苓湯
【方藥組成】豬苓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阿膠10克、碎滑石10克。
【功效】利水,清熱,養陰。
【主治疾病】泌尿系感染,腎炎等病。
【證型】陰虛水熱互結之小便不利證。
【臨床表現】小便不利,排尿澀痛,尿血,洩瀉,口渴,身熱,心煩不得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藥理研究】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對血漿和各臟器電解質以及水液分佈均無明顯影響,且在利尿的同時具有保鉀作用。
【辨證要點】小便不利,口渴,身熱,舌紅,脈細數。
【用法用量】水煎,先煎四味,去滓,阿膠分二次烊化,早、晚分2次溫服,於飯後半小時服用,每次150mL。
【注意事項】本方為滲利之劑,若內熱盛,汗出多而渴者忌用。
三、中成藥的應用
治療尿路感染常用中成藥有八正散,五苓散。八正散清熱瀉火,利尿通淋,主治溼熱淋證,症見尿頻、尿急、尿痛,淋漓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乾,舌苔黃膩,脈滑數。散劑,每服6-10克,燈心煎湯送服,每日2-3次。
五苓散利水滲溼,溫陽化氣,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症見小便不利,頭痛,煩渴欲飲,或水腫,洩瀉,舌苔白,脈浮。每次6-10克,每日2-3次。
【作者簡介】康橋,男,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甘肅省武術協會會員,西安永年楊式太極拳學會會員,中國武術六段。依崆峒山,傍涇河水。生桫欏塬,學哈爾濱。年逾五十,歷經風霜。出身醫科,偏愛詩文。弄情筆墨,習修武學。“蘭馬”擁躉,萬步有約。運動達人,健康橋樑。曾在《散文選刊》《飛天》《視野》《家鄉》《甘肅日報》《平涼日報》《甘肅農民報》《學習強國》等媒體發表散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