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有幸看到了張文宏教授的一段演講影片。
民間總講感冒了多喝水就好了,其中這裡說的感冒是由季節和氣候引起的,是沒有傳染性的常見小問題,自然多喝水、多代謝就會好了,不喝水有個三五天也會自動康復。
那麼誰見過“流感”是多喝水能治好的?必須要經過抗病毒治病才能治好吧,這和病毒性肝炎是一個道理。還有類似於癌症等西醫的疾病命名,其中英文字意翻譯成中文可能就有誤導成分。
隨著中西方的交融不斷深化,尤其是中醫和西醫的關係,這種現象不在少數,不斷影響國人的文化自信心,要麼就是各派的爭論不休,這不符合科學的精神,我想這其中有不少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的非故意性矛盾,這算不算是文化交融與傳承的垢病?。
中國的傳統文化自身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但這種矛盾的產生皆因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老百姓的認知發生了變化,比如說“無毒不丈夫”和“無度不丈夫”,“兔子不吃窩邊草”和“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有就是思維受當下背景限制,像“有錢能使鬼推磨”,“砍柴的總認為皇帝是扁擔的”等等。
還有心理學領域,西方傳過來的,有多少詞彙會因為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誤導的呢?
所以本人認為尤其是涉及人的生命科學領域的語言和表述規範和本土標準化用語十分重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