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津液
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內在液體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津液所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機體內除了藏於臟腑中的精和運行於脈管內的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體都屬於津液。因此,津液既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津液是津和液的總稱。由於津和液二者之間在性狀、分佈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從概念上應將二者加以區別。《靈樞·決氣》說:“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面板潤澤,是謂液。”《靈樞·五癃津液別》又說:“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面板,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因此,可以說在津液中,質地較清稀,流動性較大,佈散於體表面板、肌肉和孔竅,並能滲入血脈之內,起滋潤作用的,稱為津;質地較濃稠,流動性較小,灌注於骨節、臟腑、腦、髓等,起濡養作用的,稱為液。《類經·藏象類》注曰:“津液本為同類,然亦有陰陽之分。蓋津者,液之清者也;液者,津之濁者也。津為汗而走腠理,故為陽;液注骨而補腦髓,故屬陰。”津與液的區別主要用於臨床對津液損耗而出現“傷津”、“脫液”病理變化的分辨。但在一般情況下,由於津液二者同屬一類物質,且可以互補轉化,故津和液常同時並稱,不作嚴格區分。
津液的功能
1、滋潤濡養
津液是含有營養的液態物質,具有較強的滋潤作用。津液中含有營養物質,又有著豐富的濡養作用。滋潤和濡養二者作用之間相輔相成,難以分割。不過,由於津的質地較清稀,其滋潤作用較明顯,而液的質地較濃稠,其濡養作用較明顯。
佈散於體表的津液能滋潤皮毛肌肉,滲入體內的能濡養臟腑,輸注於孔竅的能滋潤鼻、目、口、耳等官竅,滲注骨、脊、腦的能充養骨髓、脊髓、腦髓,流入骨節的能滋潤骨節屈伸等等。如若津液不足,失去滋潤與濡潤的作用,則會使皮毛、肌肉、孔竅、關節、臟腑以及骨髓、脊髓、腦髓的生理活動受到影響,臟腑組織的生理結構也可能遭到破壞。
2、充養血脈
津液入脈,成為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樞·邪客》中已說明津液在營氣的作用下,共同滲注於脈中,化生為血液,以迴圈全身發揮滋潤、濡養作用。
津液還有調節血液濃度的作用。當血液濃度增高時,津液就滲入脈中稀釋血液,並補充了血量。當機體的津液虧少時,血中之津液可以從脈中滲出脈外以補充津液。由於這種脈內外的津液互相滲透,機體因而可以根據生理病理變化來調節血液的濃度,保持了正常的血量,起到了滑利血脈的作用。由於津液和血液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二者之間又可以互相滲透轉化,故有“津血同源”之說。
另外,津液的代謝能調節機體體溫以適應自然環境的氣溫變化。氣候炎熱或體內發熱時,津液化為汗液向外排洩以散熱,而天氣寒冷或體溫低下時,津液因腠理閉塞而不外洩,如此則可維持人體體溫相對恆定。
津液的病症
津液病證,一般可概括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兩個方面。(-)津液不足證津液不足證,是指由於津液虧少,失去其濡潤滋養作用所出現的以燥化為特徵的徵候。多由燥熱灼傷津液,或因汗、吐、下及失血等所致。【臨床表現】口渴咽乾,脣燥而裂,面板乾枯無澤,小便短少,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脈細數。【證候分析】本證以面板口脣舌咽乾燥及尿少便幹為辯證要點。由於津虧則使面板口脣咽乾失去濡潤滋養,故呈乾燥不榮之象。津傷則尿液化源不足,故小便短少;大腸失其濡潤,故見大便祕結。舌紅少津,脈細數皆為津虧內熱之象。
(二)水液停聚證
水液停聚證,是反指水液輸布,排洩失常所引起的痰飲水腫等病證。凡外感六淫,內傷臟腑皆可導致本證發生。1.水腫水腫,是指體內水液停聚,氾濫肌膚所引起的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腫的病證。臨床將水腫分為陽水、陰水兩大類。(1)陽水 發病較急,水腫性質屬實者,稱為陽水。多為外感風邪,或水溼浸淫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眼瞼先腫,繼而頭面,甚至遍及全身,小便短少,來勢迅速。面板薄而光亮。併兼有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臺,脈象浮緊。或兼見咽喉腫痛,舌紅,脈象浮數。或全身水腫,來勢較緩,按之沒指,肢體沉重而睏倦,小便短少,脘悶納呆,嘔惡欲汪,舌苔白膩,脈沉。【證候分析】本證以發病急,來勢猛,先見眼瞼頭面,上半身腫甚者為辨證要點。風邪侵襲,肺衛受病,宣降失常,通調失職,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泛溢於肌膚而成水腫。風為陽邪,上先受之,風水相搏,故水腫起於眼瞼頭面,繼而遍及肢體。若伴見惡寒,發熱,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為風水偏寒之徵;如兼有咽喉腫痛,舌紅,脈浮數,是風水偏熱之象。若由水溼浸漬,脾陽受困,運化失常,水泛肌膚,塞阻不行,則漸致全身水腫。水溼內停,三焦塊瀆失常,膀胱氣化失同,故見小便短少。水溼日甚而無出路,泛溢肌膚,所以腫勢日增,按之沒指,諸如身重睏倦,脘悶納呆,泛惡欲嘔,舌苔白膩,脈象沉緩等,皆為溼盛困脾之象。
(2)陰水 發病較緩,水腫性質屬虛者,稱為陰水。多因勞倦內傷、脾腎陽衰,正氣虛弱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悶腹脹,納呆食少,大便溏稀,面色晃白,神疲肢倦,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脈沉緩。或水腫日益加劇,小便不利,腰膝冷痛,四肢不溫,畏寒神疲,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證候分析】本證以發病較緩,足部先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不起為辨證要點。由於脾主運化水溼,腎主水,所以脾虛或腎虛,均能導致水液代謝障礙,下焦水溼氾濫而為陰水。陰盛於下,故水腫起於足部,並以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脾虛及胃,中焦運化無力,故見脘悶納呆,腹脹便溏,脾主四肢,脾虛水溼內漬,則神疲肢困。腰為腎之府,腎虛水氣內盛,故腰膝冷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肢體,故四肢厥冷,畏寒神疲。陽虛不能溫煦於上,故見面色晃白。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為脾腎陽虛,寒水內盛之象。
2.痰飲痰和飲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以致水液停滯所產生的病證。(1)痰證:痰證是指水液凝結,質地稠厚,停聚於臟腑,經絡,組織之間而引起的病證。常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臨床表現】咳嗽咯痰,痰質粘稠,胸脘滿悶,納呆嘔惡,頭暈目眩,或神昏癲狂,喉中痰鳴,或肢體麻木,見瘰癘、癭瘤、乳癖、痰核等,舌苔白膩,脈滑。【證候分析】本證臨床表現多端,所以古人有“諸般怪證皆屬於痰”之說。在辨證上除掌握不同病變部位反應的特有症狀外,一般可結合下列表現作為判斷依據:吐痰或嘔吐痰涎,或神昏時喉中痰鳴,或肢體麻木,或見痰核,苔膩,脈滑等。痰阻於肺,宣降失常,肺氣上逆,則咳嗽咯痰。痰溼中阻,氣機不暢,則見脘悶,納呆嘔惡等。痰濁矇蔽清竅,清陽不升,則頭暈目眩。痰迷心神,則見神昏,甚或發為癲狂,痰停經絡,氣血執行不利,可見肢體麻木。停聚於區域性,則可見瘰癘、癭瘤、乳癖、痰核等。苔白膩,脈滑皆痰溼之徵。
(2)飲證:飲證是指水飲質地清稀,停滯於臟腑組織之間所表現的病證。多由臟腑機能衰退等障礙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咳嗽氣喘,痰多而稀,胸悶心悸,甚或倚息不能半臥,或脘腹痞脹,水聲漉漉,泛吐清水,或頭暈目眩,小便不利,肢體浮腫,沉重酸困,苔白滑,脈弦。【證候分析】本證主要以飲停心肺、胃腸、胸脅、四肢的病變為主。飲停於肺,肺氣上逆則見咳嗽氣喘,胸悶或倚息,不能半臥。水飲凌心,心陽受阻則見心悸。飲停胃腸。氣機不暢,則脘腹痞脹,水聲漉漉。胃氣上逆,則泛吐清水。水飲留滯於四肢肌膚,則肢體浮腫,沉重酸困,小便不利。飲阻清陽,則頭暈目眩,飲為陰邪,故苔見白滑,飲阻氣機,則脈弦。
同時西現代醫學也認為,人體內的體液約佔人體體重的60%,是人體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體液中主要成分是水,其中含有許多有機物和中間代謝產物以及代謝廢物。水是許多物質的溶劑,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川流不息地循行全身,保持細胞內外體液量及物質的濃度、酸鹼度、溫度、滲透壓等條件的相對穩定,任何病理狀態均可影響或導致水液代謝紊亂,水液代謝紊亂又可影響許多臟腑功能,所以無論醫療還是養生一定要重視水液代謝,認清以上津液病的常見表現,及時糾正身體的偏差,消滅疾病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