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血液生化檢查與血常規、尿常規一樣,是每年或者每次體檢必查的專案,可以從中獲取諸如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常規血液生化指標。
生物標誌物反映器官、系統功能狀態,如心臟、腎臟和肝臟等,或者血栓標誌物如D-二聚體、炎症標誌物如C反應蛋白等。
一、名稱和組合各醫院對於生化專案有不同的命名或者名稱,生化全項不一定包括所有生化專案,生化21可能就是編號,不一定是21項。
根據病人情況,所患疾病和學科的要求不同,生化有不同的組合,有些專案涵蓋多種疾病情況,有些則傾向於專科,如主要針對肝病或者腎病的專案,或者專門針對血脂相關的專案。
特定疾病如藥物性肝損害或者發生心肌梗死,不需要反覆查大生化或者生化全項,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以往診斷心肌梗死多使用所謂“心梗三項”,包括肌鈣蛋白、肌紅蛋白和肌酸激酶-MB(CK-MB),也有將這三項稱為“心肌酶”,其實這是一個誤解,肌鈣蛋白和肌紅蛋白都不是酶類,只有CK-MB是酶。
二、計量單位國內檢查專案多采用國際單位,如mmol/L,例如冠心病中的高危患者要求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低到1.8mmol/L以下,也就相當於國外指南推薦的70mg/dL(美製單位)以下。
如果該生化指標血液中含量非常低,往往使用μmol/L,例如血肌酐水平120μmol/L,相當於1.36mg/dL。
肌鈣蛋白原來的單位是μg/L,高敏肌鈣蛋白能夠檢測低至1-5ng/L水平正常人的肌鈣蛋白,因此高敏肌鈣蛋白的單位改為ng/L。
三、參考範圍和臨界值參考範圍或者參考值是統計學概念,是大多數表觀健康人群生化指標的統計值,臨床多使用95%置信區間(95%CI)。
例如LDL-C 1.9-4.1mmol/L,指的是表觀健康人群95%的人血LDL-C在這樣一個區間範圍之內,1.9mmol/L是下限,4.1mmol/L是上限,超出此範圍可能是異常的或者具有臨床意義。
特別指出,參考值或者參考範圍不能稱為正常值。
有些機構對於超出參考範圍的指標,用向上或者向下的箭頭(↑升高↓下降)表示,有的標記不同的顏色。
肌鈣蛋白高於正常參考範圍的第99百分位數(臨界值)診斷為心肌損傷,如果是心肌缺血導致的,則診斷為心肌梗死。
怎麼理解這個診斷標準或者臨界值呢?
通俗講,100個大致正常人,肌鈣蛋白從低到高排列,第100個人,也就是肌鈣蛋白最高那個人的數值認為是異常的,可以診斷為心肌損傷,第99個人還不能診斷呢。
低於參考範圍有些是異常的,比如血白蛋白明顯下降,可能是營養不良的結果或者肝功能異常。有些指標降低或者測不到不能認為是異常,比如剛剛提到的肌鈣蛋白,測不到也不算異常。有些稍微低於參考範圍也不一定有臨床意義,比如血肌酸激酶(CK)水平。
高於參考範圍也不能都認為是異常,比如血CK水平,劇烈運動後就可以高於正常上限的幾倍甚至10幾倍;但CK升高也可以見於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他汀之後或者骨骼肌的病變。
不同疾病或者風險程度的患者對於某些指標的要求並不一樣,對於沒有任何危險因素的健康人,LDL-C 在1.9-4.1mmol/L範圍之內不需要治療。但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尤其高危或者極高危患者,則至少應該將LDL-C 降低至2.6 mmol/L以下,甚至更低(1.8 mmol/L以下)。
研究表明,非常高危患者,如正規治療仍反覆發生心肌梗死或者腦梗死患者,研究表明,LDL-C 從1.8 mmol/L降低至1.4 mmol/L仍然明顯獲益。
四、有關危急值許多臨床生化指標需要設定危急值,例如血鉀我院危急值是≤2.8mmol/L或者≥6.0mmol/L,超過這個範圍,無論是高是低,都有即刻的生命危險。
幾年前我夜班接班,同學找我看一份心電圖,心率減慢,看不到P波,QRS波異常增寬和畸形,當時我就覺著可能血鉀有問題,當即檢查,很快實驗室打來電話報危急值,我記得血鉀達到了驚人的9.3mmol/L,當時就覺著這人怎麼活過來的。
血糖也要設定危急值,低血糖危急值是2.5mmol/L,再低就昏迷了,向上高過25mmol/L有發生糖尿病酮症和高滲昏迷的風險。
不是所有的生化指標都適合設定危急值,例如上面提到的肌鈣蛋白,超過正常參考範圍第99百分位即診斷心肌損傷,是否心肌梗死還要結合臨床,也就是說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原則上肌鈣蛋白越高,心肌損傷程度可能越重,但超過多少危險或者危急不好確定,需要結合臨床多個指標,心肌梗死的風險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例如突發室顫導致猝死。
五、服他汀怎麼化驗監測服用他汀一個月應該複查生化,除了解血脂水平,如極高危患者LDL-C 水平應降低至1.8 mmol/L以下,或者較基礎水平下降50%以上,還要檢視肝酶和肌酶的變化。
如果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不大於正常上限的3倍,肌酸激酶(CK)不大於正常上限的5倍,仍然可以在嚴密監測和調整下使用他汀,肝酶和肌酶輕度升高不是使用他汀的禁忌。
如果一個月複查生化血脂水平達標,肝酶、肌酶無明顯異常,以後3-6個月複查一次即可;如果存在明顯異常或者需要調整藥物,則可以根據情況一個月複查一次。
服用他汀γ-谷氨醯轉肽酶和直接膽紅素也常常輕度升高,一般情況下沒有太大的臨床意義。
六、心肌酶不一定是心肌的酶以往診斷心肌梗死往往依賴所謂“心肌酶”,這些指標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肌酸激酶等。肌紅蛋白儘管用途和以上所謂“心肌酶”相似,但肌紅蛋白不是酶。
“心肌酶”作為心肌梗死診斷指標
既不夠敏感,也不特異,也就是說,升高不一定心肌梗死,不升高也不一定不是心肌梗死,很多疾病都可以導致這些指標升高,所以稱它們為“心肌酶”真的名不符實。
國際上各相關專業學會指南,已經早就不提這些指標了,臨床早就淘汰了,我們國家也該取消這些專案了,除非它們有別的用處,如肌酸激酶,可以用來監測和診斷肌肉損傷。
CK-MB是CK的同工酶,心肌特異性更強,在肌鈣蛋白出現之前或者出現之後一段時間內,曾經是心肌梗死診斷的金標準,但相對於肌鈣蛋白其含金量仍然不足。
隨著高敏肌鈣蛋白時代的來臨,CK-MB已經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最新歐洲指南只推薦肌鈣蛋白作為心肌損傷標誌物或者心肌梗死診斷指標,已經不再使用CK-MB,CK-MB可以退休了,該是和CK-MB說再見的時候了。
七、大家關心的肝腎功能腎臟功能以往多使用肌酐(CRE)和尿素氮(BUN),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但腎臟功能嚴重到一定程度肌酐水平才會升高,不利於早期診斷和預防,也有個人肌酐水平雖然長期稍高於參考範圍,但不一定是腎臟原因。
近年研究發現,胱抑素C(Cyst C)在反映腎臟功能方面比肌酐更為敏感,其臨床使用有待進一步探討。
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反映腎臟肌酐清除率,近年使用越來越多,計算方法有多個公式,正常成人參考值為80-120 ml/min。
估算腎小球濾過率用於慢性腎病(CKD)分期的定義,eGFR<30ml/min許多藥物需要調整劑量或者不能使用,如某些抗生素、低分子肝素、噻嗪類利尿劑和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等
肝臟功能包括肝細胞損傷標誌物(ALT),合成能力如白蛋白和凝血/抗凝因子,膽紅素的處理和排洩,血氨水平等。
近年肝功能越來越多采用Child Pugh分級,尤其可疑肝硬化患者,分為A級、B級和C級,A級用藥一般不受影響,B級有些藥物就不能使用了,例如使用利伐沙班抗凝。
八、生化指標和生物標誌物不僅用於疾病診斷我們大學還將實驗室醫學稱為診斷學,實驗室檢查稱為實驗診斷,但實驗室指標,尤其生化檢查結果的作用遠遠不止用於疾病的診斷。
生化指標和生物標誌物
還用於疾病嚴重程度的評估或者叫做危險分層,指導臨床醫生用藥和觀察治療效果,以及判斷患者的預後。
例如,肌鈣蛋白不止用於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還用於評價各種情況下是否存在心肌損傷,如急性心肌炎的診斷,重症病人監測,化療藥物是否導致心肌損傷,包括評價嚴重應激導致的“心碎綜合徵”,這是一種應激性心肌病。
B型利鈉肽(BNP)或者N端B型利鈉肽(NT-proBNP)不但用於診斷心衰,對於排除心衰更加可靠,評價心衰嚴重程度,指導心衰用藥和觀察心衰治療效果,以及判斷心衰患者預後,包括是否應該進行心臟移植。
上面提到肌鈣蛋白也可用於心衰、肺栓塞、終末期腎病和重症患者的危險分層以及預後判斷。
利鈉肽和肌鈣蛋白還能預測患者未來發生心衰和心臟事件的風險。
我們上面提到的肌酸激酶就是他汀使用的一個監測指標。
九、多個指標異常有時拿到化驗單一堆的箭頭,不是高就是低,這種情況可以見於重症患者或者複雜疾病,但也要注意其他情況。
抽血前夜胡吃海塞一頓,有的喝酒酩酊大醉,指標肯定好不了。
長期胡吃亂喝,有肥胖和代謝綜合徵的患者,血壓高還不好好控制,血脂、血糖、肝酶(ALT)等指標肯定都有問題,有的甚至腎臟也出問題了,血肌酐水平跟著升高。
抽血過程也很重要,如果抽血不順利,如果存在溶血、脂血癥和黃疸,這些生化指標都可能出現異常,倒不一定是真的得了什麼病,必要時看醫生,並考慮複查。
十、結語人是進化形成的最複雜的高等動物,從肉體到精神。
生命和健康是珍貴的,人類對於自身和疾病的認識不斷進展,也屢有突破,但總體醫學是有限的。疾病也在不斷的演變,人類還要不斷面對未知疾病的威脅,例如新冠肺炎。
任何一件事情搞明白和做好都不容易,不斷深入和拓展領域更是醫學人追求的目標。
作為非醫務人員或者一位患者,最重要的還是管控好自己的生活方式,遵醫囑預防和治療疾病,有可能的話,透過各種渠道多瞭解相關醫學資訊。但切忌不要什麼都弄明白,那是醫生該做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定期看醫生,與醫生交朋友,做一個依從性好的病患。
本文得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CCU王嵐教授和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藺亞暉教授大力協助,在此致謝。
值此春節來臨之際衷心祝各位新老朋友新春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幸福,平安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