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常常聽說人“餓傻”了,只當笑話來聽,實際上,飢餓還真有可能讓人變傻,這並不是玩笑。

大腦的能量需求

圖│pixabay

一般情況下,大腦消耗的能量來自於碳水化合物的氧化。

大腦需要保持正常的功能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充分的碳水化合物,另一個是充分的氧氣,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要讓大腦正常工作,飲食不能缺少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你不能讓自己餓著。

圖│pixabay

那麼問題來了,讓自己不飢餓,除了吃碳水化合物以外,還可以吃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啊,那這些食物為啥不能給大腦供能呢?

這是因為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產物不能通過“血腦屏障“,所以無法被大腦利用。

圖│pixabay

不過,如果血液中的糖類不足,大腦供能無法得到保證,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還是會啟動一個“應急預案“,就是生成酮體。

血糖不足的情況下,脂肪酸會發生不充分的氧化反應,產生酮體。酮體也能夠穿透血腦屏障,被大腦利用。

不過,這個臨時生成的酮體也有副作用,它是酸性的,在體內積累會發生酮血癥,改變血液的酸鹼度,同時也會給肝臟和腎臟帶來負擔。

所以,生成酮體給大腦供能只能是權宜之計,長此以往會給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

圖│pixabay

飢餓狀態下大腦的反應

圖│pixabay

血糖是大腦唯一能夠利用的正當能源,所以如果常常處於飢餓狀態,大腦就會因為無法獲得能量而變得遲鈍,也就是傳說中的“變傻”。

很多人早上來不及吃早飯,但是上午又有重要的腦力勞動,比如考試或者重要的頭腦風暴,等到血糖水平下降,人產生飢餓感,大腦的反應就會變得遲鈍,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大腦的“食物”就是碳水化合物,我們想要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沒有碳水化合物可不行。

圖│pixabay

另一方面,飢餓還會使人變得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人飽足的時候,大腦內會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東西,這是一種內源性的嗎啡,可以產生和嗎啡一樣的令人振奮的作用。

但當人飢餓時,大腦就無法產生內啡肽,人就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脾氣就會變得暴躁。所以,飢餓狀態下的人,不但智商比較低,連“情商”也受到影響。

下一次,如果你發現自己沒來由的發脾氣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是不是肚子餓了。

另一種“餓傻”的情況

圖│pixabay

有科學家研究發現,小鼠在飢餓的時候,對慢性疼痛會變的不敏感。

實驗人員讓小鼠餓上24小時,然後給出各種刺激,並觀察它們的行為變化。

他們發現,那些腳掌上有炎症的小鼠在飢餓的時候,舔舐腳掌的行為明顯減少。

這和那些服用止疼抗炎藥的小鼠反應類似,它們似乎對疼痛變得遲鈍和不敏感了。

不過,飢餓似乎只對像炎症這樣的慢性疼痛有效,對於急性疼痛卻沒有效果,比如突然被利器刺傷。

圖│pixabay

這是為什麼呢?

科學家解釋說這是進化賦予生物的自我保護能力。

急性疼痛常常是危險的預警,如果對急性疼痛也遲鈍,那就危險了。

而炎症導致的慢性疼痛,短時間並不會讓生物體死亡。

處在飢餓狀態下,如果還能明顯感受到疼痛,就沒有心情出去覓食了,死亡也會很快降臨。如果對這樣的慢性疼痛不敏感就可以鼓勵生物體出去覓食,讓自己更好地生存下來。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因為飢餓而導致的不敏感倒是進化賦予生物體的適應性利好了。

你為什麼飢餓?

在物質豐盛的今天,因為貧窮導致的飢餓似乎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

很少有人願意相信下面的數字,在當今世界上,飢餓和營養不良每天都要奪去25000條生命,比因為艾滋病、肺結核、瘧疾三種疾病加起來的死亡總人數都多。而且這個數字每年還在以400-500萬速度上升。

目前,全球每年還有500萬兒童死於飢餓和相關的疾病。

圖│pixabay

因為貧窮導致的飢餓是社會命題,但是因為錯誤的營養觀念導致的另一種形式的“飢餓”是就是個人選擇了。

雖然很多地方的糧食充足,但是很多人開始少吃或者不吃糧食了。這就是風靡一時的“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參見低碳水減肥的“套路”<<<

這種減肥方法雖然能在短期內取得體重的大幅下降,但長期下來,不但要面臨體重的反彈,身體健康狀況的下降,同時還有危害大腦的風險啊。

人是一個奇妙的有機整體,這個整體能夠有效執行的辦法是攝取營養而均衡的飲食。糧食是均衡營養的基礎,不吃啥也不能不吃飯(主食)哦~~~

參考資料:

The mouse brain can prioritize hunger by suppressing pain when survival is at stake

33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大量喝水能預防新冠肺炎?這樣“喝水”容易“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