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穴歸屬任脈,有健脾益腎、治療小便不利、洩利、小腹絞痛等作用。石門穴的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詳見本文圖解石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穴位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層次解剖】面板、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穴區內有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淺動脈,深層有肋間神經和腹壁下動脈分佈,再深層可及腹腔。
【穴名解說】
【石門穴】Shí mén(RN5),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任脈。三焦的募穴。別名:利機穴,精露穴,丹田穴,命門穴,端田穴。
【穴位含義】任脈氣血中的水溼在此再一次冷縮。
1、“石門穴”。“石”,腎主之水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中的水溼在此再一次冷縮。本穴物質為關元穴傳來的水溼雲氣,至本穴後再一次散熱冷縮為天之下部的水溼雲氣,只有少部分水溼吸熱後循任脈上行,本穴如同任脈水溼之關卡,故名“石門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溼雲氣。
【執行規律】大部分外走三焦經所在的天部層次,小部分循任脈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三焦經氣血。理氣止痛、通利水道。
【石門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小便不利、洩利、小腹絞痛、氣淋、血淋、產後惡露不止等。
【作用功效】健脾益腎,清利下焦。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腸炎等。
【石門穴位配伍】石門穴配歸來穴,主治疝氣,月經不調;石門穴配商丘穴,主治少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穴配氣海穴,主治下元虧損,崩中漏下。石門穴配陰陵泉穴、關元穴、陰交穴治四肢水腫、小便不利(腎氣不化);石門穴配腎俞穴、三陰交穴治遺尿;石門穴配關元穴、天樞穴、氣海穴、足三裡穴治腹脹洩瀉、繞臍痛;石門穴配大敦穴、歸來穴治疝氣;石門穴配三陰交穴、帶脈穴治崩漏、帶下。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療法原則】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按摩手法】可以用無名指按揉石門穴位9分鐘,感覺酸脹適中即可。或者將手搓熱後,用右手中間三指在該處旋轉按摩50至60次。能健腎固精,並改善胃腸功能。
【鍼灸療法】直刺石門穴0.5~1寸;
【艾灸療法】可灸,艾炷灸石門穴3-7壯;或艾條灸石門穴10-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