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灸:1、在施術部位塗少量大蒜汁以增強黏附和刺激作用;2、將提前製作好的小艾柱放置在施術部位並從上端點燃;3、待艾柱燃盡後,除去灰燼,按前法再灸,直至足壯;4、在施灸穴位貼敷消炎藥膏,大約一週後可化膿,形成灸瘡。灸瘡5~6周後癒合,留有瘢痕,故稱瘢痕灸。
注意:艾柱燃盡時患者疼痛較甚,可在施灸穴位四周拍打,減輕疼痛感。對於糖尿病、面板病患者慎用。
瘢痕灸臨床常用於治療哮喘、慢性胃腸病、瘰癧及保健。
無瘢痕灸:與瘢痕灸操作差不多,不同的是不塗蒜汁,改塗凡士林,不待艾柱燃盡,而是患者感到疼痛時就更換艾柱,一般壯數減少,面板充血紅暈即停止治療。
無瘢痕灸適用於慢性虛寒性疾病及不適宜瘢痕灸者。
隔姜灸:將鮮生薑切成2~3毫米厚的薄片,中間用針刺出一些小孔,置於施灸部位,再將艾柱放置在薑片上,點燃施灸。待艾柱燃盡,易炷再灸。一般6到9壯,以面板紅暈而不起水皰為度。
隔姜灸應用範圍較廣,多用於因寒而成的嘔吐,腹瀉,風寒溼痺,外感表證等。
隔蒜灸:1.搗蒜如泥或切片刺孔置於施灸部位;2.將艾柱放置於其上,點燃施灸,待艾柱燃盡,易炷再灸。因易起泡,一般5到7壯
以面板微紅即停止。
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腹中積塊、未潰瘡瘍等。
隔鹽灸:一般只用於臍部。將食鹽(最好是青鹽)填敷臍部,上置艾柱施灸。常用於治療急性寒性腹痛,吐瀉,痢疾,小便不利,中風脫證等。
隔藥餅灸:將藥物研末,水或蜂蜜調成餅狀,置於施灸部位,在藥餅上置艾柱施灸。多用附子。
隔附子餅灸可溫腎補陽,可用於治療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早洩、遺精、宮寒不孕和瘡瘍久潰不斂。
溫和灸:醫者手持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燻烤。以患者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度。
如患者感覺較差,醫者可將另一手食中兩指分置於待灸穴位兩側,醫感知溫度,防治燙傷。
雀啄灸即溫和灸是將艾條像小雀啄食一般上下活動施灸。
迴旋灸即將艾條與施灸部位保持一定距離做迴旋運動。
以上三種灸法均為懸起灸,一般病症均可採用,但溫和灸多用於治療慢性病症,雀啄灸和迴旋灸多用於治療慢性病症。
溫鍼灸:是針刺與艾灸的結合。針刺得氣後留針,然後將艾柱插置在針柄上,點燃施灸。燃盡易炷,可灸1到3壯。適用於既需要針刺留針又需要艾灸的疾病或部位。注意防止艾灰掉落燙傷。可在針孔面板附近墊一層紙片防止燙傷。
溫灸器灸:沒啥好說的,用就是了,效果一般。
燈火灸:將燈芯草油浸後取出,點燃後對準施灸部位點灸,聽到啪的一聲,火焰熄滅,即完成。主要用於小兒痄腮、吼蛾、吐瀉、麻疹、驚風等。
棉花灸:以前是用蜘蛛網,將蜘蛛網攤在施灸部位,點燃,蜘蛛網迅速過火燒盡,完成施灸。現在一般將脫脂棉撕成極薄的一層攤於施灸部位,點燃施灸。一般用於治療帶狀皰疹或面板病。
天灸:又叫發皰灸。將刺激性藥物調敷患處或穴位,促使區域性面板起皰的方法。常用藥物有白芥子、細辛、天南星、蒜泥等。冬病夏治多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