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沒有聽錯,雖然現在的國人普遍不愁吃不愁穿了,但由於飲食結構等多方面的原因,多數中老年人實際上是長期處營養不良的狀態。我們現在所說的營養不良並非是吃不飽,而是豆類、奶類消費量偏低,脂肪攝入量過多等。如果飲食搭配不好,就會導致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
營養不良是一種不同程度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足狀態,會逐漸引起身體構成改變和功能下降。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新陳代謝逐漸轉慢,多餘的食物無法利用,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老年人營養與健康報告》指出,中國老年人群營養與健康狀況總體上得到改善,但依然面臨三方面的挑戰:“存在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雙重負擔;貧血率高於青年和中年人群;對營養與健康知識認識不足。”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營養與食品專業委會主任委員付萍也曾表示,“中國按照國際通用的營養不良篩查標準,針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5個城市65歲以上老人進行營養狀況調查後發現,超過50%的人存在營養不良。”
中國14個城市30家三甲醫院的住院老年患者營養篩查發現,有營養不良的佔15.1%,有營養不良風險的佔50.1%。也就是說,老年人普遍存在營養不良風險。
然而導致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質的缺乏。老年人需要的優質蛋白甚至比成年人要高,男性每天需65克左右,女性每天需55克左右。大部分老年人的每日有效攝入量,遠遠低於這一標準!
當蛋白質攝入處於不足狀態時,容易導致乾瘦型蛋白營養不良,出現的典型症狀就是體重減輕、皮下脂肪減少,免疫力低下且極易感到疲勞。“老來瘦”並不是人正常衰老的表現,老年人中,相比於肥胖問題,過瘦群體的死亡率要更高.
在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重症病例中,大多數都是有其他併發症的中老年人,患者平均年齡55.5歲,且超過一半的患者有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對於新冠狀肺炎來說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更易感,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病的病人更為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老年人營養不良是個全球性的普遍問題。尤其是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病、生活不能自理和住院的老人,發生營養不良的可能性非常大。需要定期進行營養篩查,及時進行營養干預。特別是對於有慢性病的老人,更需要因人而異、對症飲食的營養處方。
老年人群中體質指數分佈體質指數(BMI)計算方法是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1988年國際膳食能量顧問專家組提出以BMI作為評價成年人(18歲以上)營養狀況的指標。世界衛生組織建議BMf<18.5為慢效能量缺乏(營養不良), 18.5~25為正常,>25為超重或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