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腸胃功能差,稍微吃點涼的就會拉肚子。嚴重時夏季吃一口西瓜,肚子可以疼上一整天。”
年僅25歲的小李因為頓頓燒烤火鍋、啤酒冷飲,久而久之,脾胃功能卻差到和52歲的大叔一樣。
小李能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意外,為何這樣說?
我們的胃就好比一個料理機,負責收納你吃下的所有食物,然後開始蠕動、研磨。
而脾呢?主要負責將研磨完的食物分給肺和腎。
胃負責消化食物、脾負責運送。這樣脾+胃的搭配,就構成了整一個消化過程。
當人們胡吃海喝之後,脾胃受到影響,功能自然會下降。
所以,現在不養脾胃,老了可有得你受罪。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曾說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調理不好,受到影響的可是整一個身體。
脾胃虛寒,就是目前較為常見的脾胃疾病之一,這3個常見症狀教你自查:
1.嘔吐、反酸、胃口差
胃陽虛弱,胃部動力不足,自然也無法“研磨”食物,使得吃進去的食物長期浸泡在胃裡,於是便會出現反酸、口臭的現象。
2.大便黏膩不成型
食物無法研磨,脾無法運送營養到下一個“站點”,小腸自然也難吸收到營養,在大便上便表現為黏膩不成型。
3.舌苔淡白、脈虛弱
有些人偏愛“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其實也與脾胃虛寒有關。因為,在中醫眼中:“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味覺正常;脾失健運,就會出現口淡無味等。
當然,就像上文所說,脾胃虛寒影響的是整體機能。因此,當脾胃出現不適,人在整體上便會表現出虛弱無力、食慾不振、嗜睡等症狀。
脾胃虛寒,可使用兩類中成藥:
首先是理中丸,最早的時候我們可在《傷寒論》中找到它的身影。在中醫眼中,脾胃虛寒的病機就是中焦陽氣不足,而《傷寒論》中正記載道:“理中丸,理中焦也。”
方中,乾薑具有溫助中焦陽氣的功效,而人蔘、炙甘草具有補益津液與補中焦之氣的作用,白朮可以驅除寒氣。但大家要注意的是,理中丸所治療的是中焦陽氣不足,如果病機不是這個,則不能使用。脾胃虛寒的人群在使用理中丸時,也應當遵從專業藥師或醫師的建議,不可過量使用。
其次,脾胃虛寒的人群還可以使用健脾丸。
健脾丸,出自於《醫方集解》,主治脾虛積食,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主要由陳皮、山楂、麥芽、人蔘、白朮組成,具有一定的理氣化積、益氣健脾的效果。
對於脾胃虛寒的人群也有非常不錯的功效,常用於消化不良或是有慢性胃腸炎的人群,對於嬰幼兒腹瀉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健脾丸不可用於急性腸炎腹瀉,有口乾、舌少津、手足心熱表現的人群以及孕婦、哺乳期女性等人群,應當謹慎使用。
脾胃虛寒人群在使用健脾丸三天之後,症狀沒有改善或是出現其他的症狀時,應當停藥就醫。
除了用藥,脾胃虛寒還應注意3件事:
食物有甘、辛、酸、苦、鹹五味之分,不同味道的食物對人體作用也不一樣。中醫認為甘入脾,辛入肺,酸入肝,苦入心,鹹入腎,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長期缺乏某一味的食物,會造成臟腑之間失去平衡。
同樣道理,如果長期偏吃某味食物,也會影響身體的正常執行,比如長期過甜飲食,容易傷脾,長期會出現代謝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肥胖等。
所以,脾胃虛寒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五味均衡協調。
其次,脾胃虛寒的人群還應該注意吃的時間,唐朝的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提出“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
脾胃虛寒的人群,本身脾虛就差,如果過時不吃,容易出現過飢,脾胃沒有水谷消化,就無法化生氣血,會進一步影響脾胃功能。
所以,脾胃虛寒的人群要養成每天正常吃早、中、晚三餐的習慣,到了吃飯時間即使真的不餓,也應該吃點食物,這是保護脾胃的重要習慣。
最後,脾胃虛寒的人群還應該注意吃的速度,吃得過快容易吃得多,會增加肥胖的風險,並且食物沒有得到充分咀嚼,會加重脾胃的消化負擔,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就會變成痰溼,給身體造成影響。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也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健康跟身體的健康緊密相連,所以,一定要保護好脾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