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咳嗽,咳嗽,醫家對頭!”有一種“定時頑咳”就難以治癒。這種咳嗽病程長,發作或加重具有時間規律;按照常規方法治療效果不佳,不易治癒;這種咳嗽運用“六經欲解時”理法治療常有效驗,

一:午後3~9點,從“陽明欲解時”論治。《靈樞·四時氣》曰:“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

下午3~4點符合“陽明欲解時”,此時咳嗽發作厲害,預示陽氣收斂闔降受阻,由於陽明大腸的病變,塞而不利,閉而不通,導致肺氣不利,宣降失常。可通過開提或肅降肺氣,以利大腸腑氣的通降。

仲景《傷寒論》中麻子仁丸一方,即在小承氣湯基礎上加杏仁、芍藥、白蜜而成,取杏仁肅降肺氣之功,促進全方通腑利腸之力。《金匾要略·痰飲咳嗽脈證並治篇》雲:“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所致”,對痰飲伏肺,同時又見胃腸有熱者,治以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黃湯,在上溫肺化飲,在下通腑瀉熱。

選用諸承氣湯以通降陽明,以利於陽氣順利闔降;肺與大腸在經絡上相互絡屬,生理上相互聯絡,功能上相互協調,疾病方面也相互影響。

可採用肺腸同治之法。後世醫家在承氣湯的基礎上通過加減使用宣肺利氣之品,達到肺腸同調之目的。

如宋代《普濟方》所載諸方中有4首為肺腸同治之代表,其中大黃葶藶丸由大黃、葶藶子、前胡、巴豆、甘草組成,主治肺氣咳嗽,頭目虛腫,大便澀祕之證;黃金丸由葶藶子、半夏、青橘皮、大黃、乾薑組成,主治肺熱咳嗽之證;麻黃散由麻黃、葶藶子、桑白皮、五味子、白前、甘草、木通、大黃、黃芪、陳皮組成,主治久咳嗽,肺壅上氣,坐臥不寧;人蔘丸由人蔘、蛤蚧、大黃、葶藶子、百部、紫菀等組成,主治年深喘嗽,春秋發動,痞滿,痰涕如膠,睡臥不寧。

宋代王懷隱等著的《太平聖惠方》中記載紫菀散,由大黃、芒硝、木通、桔梗、紫菀、茅根、甘草組成,在通腑的大黃、芒硝基礎上,配伍宣肺利氣的紫菀、桔梗等品,肺腸同調,主治肺熱壅盛,大腸不利之證;明代陶節庵在《傷寒六書》中記載黃龍湯一方,其中包含了大承氣湯性降瀉下,配伍性宣上行的桔梗,升降相因,則氣機升降復常而達通下之效,寓“欲降先升”之妙;

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宣白承氣湯,主治腑氣不通,肺氣不降,便祕,痰涎壅滯之證,方中杏仁肅降肺氣,與大黃的瀉下同氣相求,共奏“下病治上、臟腑合治、相輔相成之妙”。本方主要治療陽明溫病肺熱腑實證,症見潮熱便祕、痰涎壅滯、喘促不寧,苔黃燥或黃滑,脈右寸實大。

吳鞠通曰:“以杏仁、石膏宣肺氣之痺,以大黃逐腸胃之結,此臟腑合治法也”。六腑以通為用,肺氣以降為和,肺氣降則六腑之氣流通。宣白承氣湯可清肺熱、宣肺痺、潤肺燥、通腑氣。後世化裁,若咽喉紅腫疼痛閉塞,宜加殭蠶、連翹、射干等;若肺熱偏盛,宜加黃芩、蘆根、桑白皮、魚腥草等;若痰涎壅盛難出,宜加葶藶子、浙貝母、竹瀝、前胡、白前、紫菀等;若胸悶甚者,宜加鬱金、厚朴、枳實、青皮等;若見胸痛較重、久病致瘀者,宜加川芎、桃仁、紅花等。

如陽明腑實,熱結液甚虧者,可酌用新加黃龍湯或增液承氣湯等攻下腑實,增液滋陰;若熱結腸腑,小腸熱盛者,可用導赤承氣湯通腑瀉小腸火熱;若見陽明腑實兼痰熱甚者,可用陷胸承氣湯清熱滌痰,攻下腑實。

二:夜間10~2點咳嗽,符合“太陰欲解時”,說明太陰開機出了問題,陰凝不開,陽氣闔降受阻,氣機逆亂,肺主一身之氣,肺氣首當其衝,肺失宣降則咳嗽就易於發作了,用理中湯開太陰、祛陰寒,以利陽氣收藏。這樣一降一開,陽入陰出復常,氣機升降出入有序,則肺氣宣肅復常,不止咳而咳自愈。

治以苓甘五味姜辛東加半、杏、桔、樸,便祕加大黃,便溏用參苓白朮散,或黃芽東加半、桔、杏,附子理中丸,真武湯……

三:凌晨1~6點咳嗽從“厥陰欲解時”論治,

咳嗽以凌晨1~3點為甚,符合“厥陰欲解時”,此時正值兩陰交盡,由陰轉陽,一陽初生,“厥陰之上,風氣治之”用四逆散加桂枝杏仁烏梅使風木疏洩正常,氣機調暢,肺氣得降,則咳喘導致的胸悶可平定矣。也可用烏梅丸,延年半夏湯……

四:早晨5——9點咳嗽時從“少陽欲解時”論治。

“少陽欲解時”,四逆散、柴胡桂枝湯、柴胡桂薑湯、小柴胡湯、大柴胡……轉樞氣機,使病邪順利由陰出陽,氣機恢復條暢,則肺氣宣肅有致矣。

顧植山教授對《傷寒論》“六經”“欲解時”釋為“相關時”。

對幫助我們理解和運用“六經欲解時”啟迪性強、指導性大。

不論病症是在一個時段發作或加重,還是多個時段發病或加重,都寓示著正邪鬥爭狀態和病機演變的趨勢,均可以依據“六經”的“欲解時”以及“三陰三陽”“開闔樞”的特性,作為抓運氣病機的切入點,順勢而為,因時調治。

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臨證時若能掌握“六經欲解時”相關的時間節點,知曉“三陰三陽”的動態時空方位和把握陽氣動態升降趨勢,順勢而為,以求氣機升降出入如常,達到“陰平陽祕,精神乃治”就能治療很多因時發作的病症了。

《素問·六微旨大論》“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所以調升降出入之機是愈病之理,頑咳也不例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經常胃痛反酸的人,要謹記“兩做”、“兩少做”,更護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