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種重要療法。將中藥艾葉透過一些工序製成艾絨,然後將艾絨製成艾柱或者艾條。要做艾灸時,將艾條或者艾柱點燃,透過艾絨燃燒產生的熱量,燻灸人體的特定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艾灸主要有溫陽、通絡、止痛的作用,同時可以祛除病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在臨床當中廣泛使用。
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是針灸按摩等治療疾病的刺激點。穴位也稱為腧穴,腧穴的本義是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轉輸或輸注於體表的腠理和骨節交會處的特定孔隙。“腧”意為傳輸,“穴”意為孔隙。要想透過艾灸達到良好效果,選擇合適的穴位是關鍵。
今天,灸哥呂光亮邀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水道穴,艾灸此穴也有很多有益之處。水道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布有肋下神經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取穴時,仰臥位,在天樞穴直下3寸,關元穴(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此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
水道穴的含義指胃經經水在此循經下流。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質為大巨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由本穴循胃經向下部經脈傳輸,本穴為胃經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水道。
艾灸水道穴可以利水消腫、調經止痛、通經活絡、利尿通淋。在中醫學上,艾灸此穴可以治療疝氣、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痛經、腰背強直、慢性盆腔炎、腎炎、膀胱炎、腹水等。
艾灸期間不應著風受涼,保持平和情緒。飯飽酒後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後毛孔舒張,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最好補充一杯60度左右的水。
穴位的艾灸順序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如果有時間,最後可艾灸足部湧泉穴,避免上火。一個穴位艾灸完畢,要輕輕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邊位置,這個過程叫封穴,大概2-3分鐘即可,完畢後要用衣物遮蓋住艾灸部位,防止寒氣侵入。
穴位療法中,艾灸療法最為有效。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調理治療,都可以經常艾灸。艾灸一向講究循序漸進,堅持就會有效果。如果沒有艾灸條件,可以使用按摩或刮痧療法。知艾者福,善艾者壽。灸哥呂光了願為大家解答一切關於艾灸的問題,中醫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們國人共同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