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粉絲今天給大家再介紹一個方劑——奪天造化丸,一看名字就有如虹氣勢,像玄幻小說的主人公一樣奪天地之造化。言歸正傳,奪天造化丸,最早見於元代古代醫學叢書《濟生拔萃》,這是當時官至中書左丞的杜思敬輯集的。由於該書傳世極罕,此方後由清代醫家凌奐在《飼鶴亭集方》收錄 。
奪天造化丸用藥極多,由針砂(煅)、大麥粉、紅花、木香、澤瀉、當歸、赤芍、生地、牛膝、蘇子、麥冬、川貝、陳皮、枳殼、香附、山楂、神曲、青皮、丹皮、地骨皮、五加皮、秦艽、川芎、烏藥、玄胡、木通,共26味藥組成。
為啥能稱為奪天造化丸呢?其有降心火,益腎水,脾肺兼補,潤而不燥,調理氣血的功效。
主治的,內傷脫力,五勞七傷,九種心痛,諸般飽脹,胸膈肚痛,虛浮腫脹,內傷脫力,跌打損傷,行走氣喘,遍身疼痛,精滑陽痿,腸紅痞塞,面黃腰痛,婦女砂淋,白濁淫帶,經水不調,產後惡露不盡,小兒疳膨食積都在其治療範圍內。
這裡談一談前兩種症狀“五勞七傷”“九種心痛”涵蓋的範圍。
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溼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形勞意損傷神,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
九種心痛:泛指上腹脘部和前胸部的疼痛。出自《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
分類:橫滿連胸,名肺心痛;下連胃脘,名胃心痛;連臍,名脾心痛;連腰,名腎心痛;連脅,名肝心痛;時止吐清水,名蟲心痛;中惡腹痛,名疰心痛;寒邪外幹,名寒心痛;悸而痛,名悸心痛。
如此多的心痛症狀,奪天造化丸都能治,這還只是所治症狀的一部分!難怪創制人為其命名奪天造化,而不是簡單地取個26味丸這類只見數字不見氣勢的名字呢!
雖則名字取得挺大,但十全十美之方畢竟少有。有人就指出,若用以治療勞傷疼痛等還不錯,但如果作為滋補之品常服,就不適宜了。而且,此方運用藥材太多,中有相剋之品,於正養身體並不好。
說出這些話的,是當代著名學者和醫生陸錦川,原文見於他所著《養生修真證道弘典》:此方名奪天造化丸,是謂可奪天地造化之機也。然立方治佐雜亂,用藥替出,殊失自然造化之機趣。若用以治勞傷疼痛等,則或可臻效,若以之為補滋之品而常服,則謬矣!蓋方中羅有消克之品、於正養殊不宜也。”
其實陸錦川醫生所講的道理,在信奉是藥三分毒的中國人看來,那麼多的藥材組成的方藥,沒有三分也是有二分毒的,如果不是身體確實虛弱,需要治療,有多少人能想到用其滋補呢?
說到“是藥三分毒”,可能不少人存在誤解,以為凡是吃藥,就是在吃毒品,事實上,如果身體有病,藥物的毒性就會自然而然去攻病,也就不存在有毒之說,但如果沒有病或病淺,卻亂補藥,毒性一身勁兒沒地方使,當然就會橫衝直闖擾亂身體,令身體不適了。
由此延伸,也別將“有病治病,無病防身”奉為正理,得看使用在誰身上,以及使用的是什麼藥材。
【注意】上文中引用的方劑,在於更直觀形象地說明問題,在於為同行和病家提供參考,帶您更好地感受祖國傳統醫學的魅力,絕不意味著向各位推薦中藥,更不是鼓勵各位自行購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