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養)生學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從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理論,形成了養生的基本法則。許多年來產生的諸多不同形式的養生方法,都是遵循了這些基本原則。

1.協調臟腑

五臟間的協調是通過相互依賴制約,生剋制化的關係來實現的。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以保證生理功能的正常順利進行。髒(藏)腑(瀉)的生理,以藏瀉有序為其特點。藏瀉適宜,機體才有充足的養料,以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執行。任何環節發生故障,都會影響生命活動而發生疾病。

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協調的含義大致有兩點: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活力;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就及時給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

2.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執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全身。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協調,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臟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新陳代謝旺盛,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是機體健康的保障。

暢通經絡在養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一是活動筋骨,以求氣血通暢。如: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等,都是用動作達到所謂“動形以達鬱”的目的;二是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週天。在氣功導引法中,有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週天之說。任督二脈相通,可促進真氣的執行,協調陰陽經脈,增進代謝活力。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週天其養生健身作用都是以暢通經絡為基礎的,由此也可看出,暢通經絡這一養生原則的重要意義。

3.清靜養神

在機體的代謝過程中,各種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此養神就顯得尤為重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以養之,主要是指精神不思,即是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因此,就有中醫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之說。即“精神內守,病從安來。”強調了清靜養神的重要保健意義。

清靜養神,以清靜為方法養神為目的。其原則的應用歸納起來有三點:一是清靜為本無憂無慮,靜神而不用,即恬淡虛無,則氣可綿綿而生;二是少思少慮,不過分耗傷心神,使神不過用,所謂少思慮以養其神;三是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用神而不燥動,專一無雜念可安神定氣,即《內經》所謂“以恬愉為務”。這些原則的運用在傳統養生法中均有所體現。如:調攝精神諸法中的少思寡慾,情志調節;休逸養生中的養性恬情;氣功導引中的意守調息入靜;四時養生中的順四時而養五臟;起居養生中的慎起居調睡眠等均有清靜養神的內容。

4.節慾保精

人體之精是指稟受於父母的生命物質與後天水谷精微相融合形成的一種精華物質,是人體生命的本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精一般呈液態貯藏於臟腑之中或流動於臟腑之間。精於氣相對而言,精屬陰而有形,藏於臟腑;氣屬陽而無形,流動執行全身上下內外。一般說精的範疇是指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臟腑之精和生殖之精。其中狹義之精是指生殖之精。

由於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養精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內經》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義由此可見。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義,還在於保養腎精,也即狹義的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洩漏。如果縱情洩慾,會使精液枯竭,真氣耗散而未老先衰。《千金要方.養性》中指出:“精竭則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危。”告誡人們要保養腎精,這是關係到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

要達到養精的目的,必須抓住兩個關鍵環節。其一為節慾,是指對於男女間性慾要有節制,自然;男女之慾是正常的生理要求,欲不可縱,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適度,不使太過,做到既不絕對禁慾,也不縱慾過度,就是節慾的真正含義。其二是保精,此指廣義的精而言。精稟於先天,養於水谷而藏於五臟,若後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自然得養,故保精即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使其不過極,忌勞傷以使其不過耗,來達到養精保精的目的。避免精氣耗傷,即可保精。在傳統養生法中,調攝情志,四時養生,起居養生等諸法中,均貫徹了這一養生原則。(完)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普洱茶到底是傷胃還是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