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糖尿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作用缺陷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品,體重下降等“三多一少”症狀。常見的併發症有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等,以及微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等。

糖尿病的預防按醫師指導的食譜進食:

定時定量進餐,不食甜食,多吃新鮮蔬菜和組植物纖維類食品,提倡食用粗穀類及含糖成分低的食品,少吃細糧或深加工食品。

戒菸,

吸菸會使糖尿病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增加。限酒,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的酒,如少量飲酒,每日不超過1 - 2份標準量。一份標準量約含酒精15克,分別為啤酒350毫升,紅酒150毫升,低度白酒45毫升。

運動療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量運動每週中等強度運動達150分鐘或更多,但即使進行少量的體力活動也是有益的。運動時攜帶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等,有低血糖反應(如頭昏,出冷汗,飢餓感)時立即食用。

學會自測尿糖或血糖,定期到醫院複查,評估各種併發症,酌情調整治療方案。

注意面板清潔,常洗的澡,預防感染。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樂觀情緒。

限制食鹽與動物性脂肪的攝入,肥胖者積極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狀加重或出現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發熱,噁心,嘔吐,心悸、胸悶時,立即就醫。

病程較長者出現面板感覺障礙以及下肢血管病變時,要注意足部護理,所穿鞋襪不宜過緊,要經常活動肢體,防止外傷,忌過冷過熱,有雞眼等足部疾患不要自行處理。

1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並終身治療。不要自己隨意調整藥物劑量和中斷藥物治療。

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飲食

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的原則是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物質

1,每天食用主糧(大米、麥面,玉米,山芋等)250 - 300。除黃豆外,其他豆類(含澱粉)均為主糧之內。應選用粗加工的糧食,如全麥粉,燕麥片,可以延長飽腹感的時間。物質。

2、進餐做到菜飯各半。蔬菜類副食品:大青豆,黃豆,黃豆製品,青皮清瓜,洋蔥,蒜苗,豆芽菜,甘藍菜,蘿蔔,海帶,冬瓜,四季豆等,均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屬於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3、適量食用肉食類副食品。第一類,煮雞蛋(每天不超過2個),瘦的肉,黃鱔,魚類,牛奶(可以常吃);第二類,雞,鴨,鵝,牛,羊,狗肉等(適當少吃)。但晚期糖尿病患者,都要加以限制。

4、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況下,可在兩餐之間適當地少吃些水果,如蘋果,鮮棗,櫻桃,杏子,草莓,橙子,番茄,黃瓜,香瓜,但含糖量較高的荔枝,香蕉,鮮梨,柿子,西瓜,葡萄乾等均不宜吃。

5 、少吃或不吃肥肉及煎,炸,烘製等含脂肪過多的食品,以免增高血脂。

6、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6天以內,伴有高血壓的患者更應嚴格限鹽,少食含鹽量高的食物,如醬油,調味醬等。

7、水烹調多采用清蒸,煮,涼拌、涮、烤、燒、燉、滷等方式。烹調宜用植物油,儘量減少赴宴。

8、不必限制喝的水,飯前喝一杯水後就可有飽脹感,同時也能起到減少進食量的作用。

9·常飲用綠茶,有利於本病的治療。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37度就是正常體溫?標準溫到底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