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現代醫學講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中醫也說戾氣不關乎人體正氣虛實。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一語出自《素問遺篇·刺法論》, 祖國醫學把人體的機能活動( 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復能力稱為“正氣”, 凡一切致病因素足以造成發病條件的均稱為“邪氣”。
“正氣” 如何“存內”,才能達到“邪不可幹”,是當今養生的目的體現。
正氣存內
何為正氣?正如大家平時所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個魔可喻為“病邪”,這個道可喻為“正氣”。
中醫內科學認為,正氣含義有二,一是構成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二是指腑臟經絡之氣等,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
人類自存在開始就與大自然的惡劣環境做著不懈的鬥爭。正與邪的較量始終存在著,就個體而言,所呼吸之氣 , 飲食之品及精神食糧中,有許多無用和有害物質 (可稱為廣義的邪) ,健康狀態下多被及時排掉了,此時是有邪而邪不可幹也。
《素問· 刺法論》說 “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避其毒氣” 可看作指出了健康的存在條件。人的正氣在與邪氣的鬥爭中, 使邪氣遠離人體或從體內及時排掉,保持自身及人與天地 自然社會環境的相對平衡協調, 維持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動, 保證 “陰平陽祕”的動態平衡,人就會呈現健康狀態。
邪不可幹
若把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一同來考慮, 可見正邪是相互鬥爭同時存在的。
正氣可稱為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能力,抗邪能力,自我調控能力,以及康復能力等,所有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的因素可稱為邪氣 ,包括六淫,病氣,飲食失宜,藥毒,七情內傷, 勞逸損傷,外傷,蟲獸所傷等,也包括痰飲,淤血, 宿食,內溼等繼發體內的病理產物。
當正氣充足時, 即便邪氣(毒) 進人體內,正氣抗邪有力,也可不藥而自愈。比如大多感冒的病人, 多睡覺休息, 多喝水,飲食清淡且少吃,使邪毒從二便、汗液走,不需要吃藥也可自愈。但當邪毒在體內蓄積到一定程度或邪毒來勢猛烈力量很大,正氣不足, 正氣不能壓制住邪氣時,就需要給予治療。
診治疾病時在正邪關係上應體現三個原則:固護脾胃,給邪以出路;間者並行, 甚者獨行;三分治療, 七分漿養。 引用 《內經》 對這些原則加 以論證並例舉張仲景在 《傷寒論 》 中對這些原則的應用。
疫情期間居家調理總之,無論從生理病理還是養生治則講, 都要正確把握和處理人體正與邪之間的關係。現在,大家各自居家修行,要顧護好自身的正氣,沒病不吃藥,當然可以搞點中醫藥調理身體糾正陰陽寒熱虛實也未嘗不可,必須辨體質。
例如氣虛體質可以喝一點黃芪泡水,陰虛體質用麥冬百合熬粥,血虛體質就搞點當歸、丹蔘之類。儘量不出門,戴口罩,勤洗手,沒事聽聽歌,看看相聲,讓自己心情好起來,定會等來春暖花開。
一個劇透
最後來個小劇透,下期咱們將介紹【補氣扶正、增強免疫力代茶飲】,感興趣的你一定要來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