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老三”。古人對此的描述是:“鬥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簡單說就是蟄伏、冬眠的動物甦醒了,植物的生長開始旺盛起來。這一切,其實就是陽氣逐漸蓬勃的結果。
怎樣順應自然,驚蟄時候的養生,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驚蟄不“醒”,沒有順應陽氣的生化,對機體而言,是陰盛陽衰的趨勢,“孤陰不生”;如果“醒”的太過,陽氣容易出現亢奮之態,“孤陽不長”。如何平衡陰陽之間的關係,是驚蟄養生最需要注意的。
驚蟄節氣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北方冷空氣還是比較強,氣候變化大,日間溫差大,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須知感冒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著涼時染得的。在天氣回暖時,市民要適當地減少衣被,天氣轉寒時則要適當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煩。
在《醫理輯要·錦囊覺後篇》中又有:“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氣素虛;易寒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老傷者,中氣必損”。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變不良的體質狀態,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體質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相同的環境,只要我們自己積極爭取,及時糾正自身的陰陽氣血之偏頗,還是可以糾正體質上的盛衰,從而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
驚蟄養生,不同體質的人養生及飲食原則要區別開:一、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的人,陰虛生燥、陰虛則熱。他們特點有形體消瘦,手足心熱,經常心煩失眠,便幹尿黃,怕熱喜涼等習慣。
其飲食調養:側重於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減少燥烈辛辣之品。
二、陽虛體質:
陽虛則寒,他們大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四肢欠溫,小便清長,大便稀溏,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可以適當進食一些溫補食物,但要避免過於辛燥。可以吃點核桃粥,避免桂附龜鹿之品。
三、血瘀體質:
血淤的人,一般都有面色晦暗,口脣色暗,肌膚乾燥,黑眼圈明顯等特點。
飲食調養:可以適當進食一些理氣活血的藥食,如丹蔘、黑豆、油菜、慈姑等,也可以吃點山楂粥、花生粥之類,有助於氣血執行。
四、痰溼體質:
俗話說,肥人多溼,瘦人多火。痰溼體質的人,大多形體肥胖,卻又肌肉鬆弛,而且他們大多更喜歡油膩厚味的食物,常常有身倦神疲的感覺。
飲食調節:痰溼體質的人,驚蟄後可以適當進食一些健脾祛溼的藥食,如山藥、茯苓、薏米粥,控制並減少肥甘厚味,食量也要注意,避免過飽。
總之,養生應該根據自身的體質特點,有目的地進行適當調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其目的無非一個:陰陽平衡。既要讓陽氣充分升發,又要避免陽氣過度亢奮。做到了這一點,新的一年必然會更輕鬆。同時也希望隨著春暖花開,疫情也能及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