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與大腸病辨證
(一)生理機能:
肺: 肺居胸中,上通喉嚨,開竅於鼻,外合皮毛,肺為嬌髒,為臟腑之華蓋。其經脈下絡大腸,與大腸相表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主治節等。
大腸: 大腸具有傳化糟粕的功能,稱為“傳導之官”。
(二):病理特點
肺病:肺病的主要病理為宣發、肅降及肺系功能失常,常見症狀為咳嗽、氣喘、咯痰、胸悶胸痛;肺系病常見症狀為咽喉疼痛、聲音嘶啞、噴嚏、鼻塞、流涕等。其中以咳、喘、痰為特徵表現。
大腸病: 大腸病的主要病理為傳導功能失常,常見症狀有便祕、腹瀉、腹痛等。
(三)常見證型
(1)肺病證型有虛實之分:
虛證: 有肺氣虛證和肺陰虛證;
實證: 有風寒犯肺證、風熱犯肺證、燥邪犯肺證、肺熱熾盛證、痰熱壅肺證、寒痰阻肺證、飲停胸脅證、風水搏肺證等。
(2)大腸病常見證型亦有虛實之分:
虛證: 有腸燥津虧證;
實證: 有腸道溼熱證、腸熱腑實證、蟲積腸道證等。
肺氣虛證
定義: 指肺氣虛弱,主氣、衛外機能失職,以咳嗽、氣喘、自汗及氣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證候表現: 咳喘無力,咯痰清稀,少氣懶言,語聲低怯,動則尤甚。神疲體倦,面色淡白,自汗,惡風,易於感冒,舌淡苔白,脈弱。
證候分析:
病因: 多因久患肺疾,耗損肺氣,或脾虛,致肺氣生化不足而成。
證候:
①肺氣虧虛,宣肅功能失職,氣逆於上,故見咳喘;
②肺氣虧虛,津液不布,聚為痰濁,故咯痰清稀;
④勞則耗氣,稍事活動,肺氣益虛,故上述諸症加重。
⑤神疲體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脈弱,均為氣虛之象。
⑥肺氣虧虛,宣發衛氣無力,氣不攝津,而見自汗;
⑦氣虛不能固表,則見惡風、易感。
辨證要點: 咳、喘、痰稀與氣虛症狀共見。
肺陰虛證
定義: 指肺陰虧虛,虛熱內生,肺失滋潤,清肅失司,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及陰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證候表現: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甚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形體消瘦,口乾咽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兩顴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證候分析:
病因: 多因內傷雜病,久咳耗陰傷肺;或癆蟲蝕肺,消爍肺陰而成。亦可由外感熱病後期肺陰損傷所致。
證候:
①肺陰不足,肺失滋潤,清肅失司,氣逆於上,故見乾咳;
②虛熱內生,煉津為痰,則見痰少而黏;
④火熱灼傷肺絡,則痰中帶血;
⑤肺陰虧虛,機體失活,故見口乾咽燥,形體消瘦;
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兩顴潮紅,則為陰虛內熱之典型見症;
⑦舌紅少津,脈細數,亦屬陰虛內熱之徵。
辨證要點: 乾咳無痰、痰少而黏與陰虛症狀共見。
風寒犯肺證
定義: 指由於風寒侵襲,肺衛失宣,以咳嗽及風寒表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證。
證候表現: 咳嗽,痰稀色白,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頭身疼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證候分析:
病因: 多因風寒邪氣,侵犯肺衛所致。
證候:
①風寒之邪經皮毛、口鼻內犯於肺,肺氣失宣而上逆,則咳嗽;
②宣肅失職,津液不布,故見痰稀色白;
④衛陽鬱遏與邪相爭則發熱;
⑤風寒侵犯肺衛,肺氣失宣,鼻竅不利,故見鼻塞流清涕;
⑥寒邪凝滯經脈,氣血執行不暢,故頭身疼痛;
⑦腠理閉塞,則無汗;
辨證要點: 咳嗽、痰稀色白與風寒表證症狀共見。
鑑別: 風寒犯肺證與風寒表證
風寒犯肺證: 其病位在肺衛,偏重於肺,症狀以咳嗽為主,或兼見表證。
風寒表證: 病位主要在表,症狀以惡寒發熱為主,或兼有咳嗽,一般咳嗽較輕。
(肺與大腸辯證共15個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