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戴主任你都說是微浸潤了,我翻不了盤了”。這是我第一次直面這位患者的絕望崩潰,這句話也讓我最直觀地感受到了肺結節患者需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後來在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的溝通中,我能明顯感覺到患者的心理狀態在逐漸變好,等到她出院那天,我發現她整個人都比初見時多了一些明亮的顏色。

這位患者的心路變化很典型,下面我將她一路走來的心理歷程分享給大家。

2021-01-08

5月份新冠篩查查出來有個8mm的磨玻璃結節,一直也沒怎麼重視,單位好多人都有肺結節,我以為自己的也是良性的,管它幹啥。直到這個月,看到有網友4mm混合性磨玻璃都居然緊張得睡不著覺,心大的自己突然也徹底慌了。向朋友打聽本地最好的醫院,忙不迭直奔重慶新橋掛號。

到醫院檢查後拿到ct結果,提示新生物不排外,拿著片子的手都在發抖。問新橋餘醫生,他輕輕嘆了口氣,說:“懷疑惡性。”再問,懷疑到了微浸潤腺癌的階段

那聲嘆氣,是我30多年生命中經歷過最長的10多秒,靜止的空氣,辦公室的白牆映在腦海裡,我腦海裡只有那句:到微浸潤了。那一刻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它處理掉。

趕緊打電話向領導請假,後來聽領導回憶起這段事,他說:“當時你的聲音聽起來萬念俱灰。”然後依次打電話給家人、朋友。

從那以後我開始夜夜失眠。有時候自己一個人實在憋不住了就會把一部分焦慮轉移到我老公身上,我哭著問老公孩子怎麼辦?我媽怎麼辦?老公抱著我,安慰著說:“天時地利人和,你能找到最好的醫生,現在可能是處理肺結節最便宜最穩妥的時段,更重要的是,你發現得這麼早,我們沒那麼倒黴。”

好不容易加了戴主任的號,他說:“您到微浸潤了,小手術。”我趕緊問:“會不會到浸潤?”戴主任笑了,說:“看你運氣,萬一是原位呢?”

我擠出比哭還難看的笑臉,回他:“戴主任你都說是微浸潤了,我翻不了盤了。”

接下來便是繁瑣的院前檢查,入院,管床的李醫生安慰我,說:“科裡兩個大神都看過了,微浸潤的可能性很大。”我笑了,說:“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安慰。”

入院前我央求戴主任給我做手術,他特意安排在了5號第一臺,讓我沒挨多久掙扎。術前最後一晚,我一分鐘沒閤眼,靠著看戴主任的科普,熬過一夜。

早上7點多我進入手術室外等待,這裡白牆聽過的禱告,一定比佛堂裡的祈禱更真誠

進入手術室沒多久我就陷入沉沉的夢鄉。11點多出手術室,回病房,沒有進監護室。迷迷糊糊間,我聽到戴主任給我老公打電話,細心告知術中病理。老公說戴主任很溫柔,他很感動。那一刻,我崩了好久的神經終於放下來。

不一會兒李醫生來看我,說:“術中病理是微浸潤。”我恍惚間說了一句:“太好了!”

手術完的當天晚上我就掙扎著站起來,有點頭暈,但能接受。過了一段時間,我接到李醫生的電話,他說:“您的大病理出來了,微浸潤。和戴主任預估的一模一樣。”李醫生還說:“我們順便看了您同側的一個實性結節,確認是淋巴結,就沒動。”

雖然臨床治癒了,但以防萬一我自己還要求做了基因檢測。畢竟國內11年開始採用這個標準,20年後的預後,我不敢賭。

上午辦了出院手續,和李醫生打招呼,說希望5年內別來找他,因為另一側還有4mm的結節。戴主任之前和我說過,這個結節不長大就不用管。所以戴主任你別那麼累,晚點退休,說不定還得讓您再開一次。

總是安慰,常常幫助,有時治癒。這句話在胸外科體現得淋漓盡致。

餘醫生說我需要手術,但是如果沒想好,3個月以後再來也可以,病情不會變化;從抽血開始,小喻護士就安慰我,您是戴主任看過的病人,我們戴主任的眼睛,真是毒,放心,錯不了;李醫生被我追著問了好幾遍會不會到浸潤,他依舊耐心地回答,不到10%的機率,戴主任看過的病人,您放寬心;即便戴主任很忙,在動完手術我還沒清醒的狀態下他仍第一時間給我老公打電話說術中病理,他查房也會常常安慰我,微浸潤,是不幸中的大幸運,根治了......

希望有結節的各位,早日脫恐。人間值得,我們還有更多可能。

2021-01-14

距離手術已經過去9天。今天到樓下換了藥,醫生說恢復得不錯。

做完手術到現在,從出院第2天開始每天堅持6000步以上。想想有點可笑,之前健康的時候每天可能走1000步以內,上下班都直接到車庫,真正身體出問題了才逼著自己運動。走了上萬步,除了上坡有點喘,平路沒覺得很累。

回家之前喝了2021年的第一杯奶茶,真甜。

真的很感謝戴主任,也許您很難體會,當你第一次告訴我是微浸潤的時候,我內心突然鬆了口氣的感覺,安慰自己至少結果不算差。手術完您來查房,溫柔地對我說:“希望大病理不會升級”,我覺得哪裡有您,哪裡就是安全港,您的診斷一定不會錯。就是您的一字字,一句句,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成為一直支撐著我樂觀堅強,並讓我自我療愈的良藥。就算是場噩夢,也勇敢地挺了過來。

9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健康知識小貼士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