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小故事
古時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進山採藥,偶爾看見一棵樹的樹皮裡有像“筋”一樣的多條白絲“筋骨”。他想人若吃了這“筋骨”,會像樹一樣筋骨強健嗎?於是,下決心嘗試。幾天後,不僅無不良反應,反而自覺精神抖擻,腰、腿也輕鬆了,他又服用一段時間後,結果奇蹟出現了,不僅身輕體健,頭髮烏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人們知道了這種植物後,把它叫“思仙”、“思仲”,後來就乾脆將它喚作“杜仲”。
杜仲小百科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乾燥樹皮。《本草匯言》中記載:“凡下焦之慮,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溼,非杜仲不利;足脛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腎經。
【效能特點】本品甘溫而補,入肝、腎經,藥力頗強。善溫補肝腎而強筋健骨、安胎,兼降血壓。既為治腎虛腰膝痠軟或筋骨無力之要藥,又為治肝腎虧虛胎漏或胎動之佳品。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主治病症】
1、肝腎不足的腰膝痠痛、筋骨無力。
2、肝腎虧虛之胎動不安、胎漏下血。
3、高血壓屬肝腎虧虛者。
【用法與用量】6~10g。炒用療效較生用為佳。
【使用注意】本品性溫,故陰虛火旺者慎服。
【產地】主產於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多為栽培。
半環剝法剝皮,橫向繞樹幹剝取,但注意還需預留20-30釐米不剝,上下兩個大面積剝皮區域間隔預留30-40釐米不
【採收加工】4~6月剝取栽培近十年的樹皮,趁鮮颳去粗皮,將樹皮內表面相對層層疊放,嚴密埋藏於稻草內,使之“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時,取出晒乾。
【好壞鑑別】
杜仲:以皮厚而大,糙皮刮淨,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折斷時白絲多者為佳。皮薄、斷面絲少或皮厚帶粗皮者質次。
好的杜仲具有的特點如下:
1、為平坦的板片狀或卷片狀,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約3~7mm。
2、外表麵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的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列皮孔,飲片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暗紫色。
3、質地脆且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餘物。
偽品—紅杜仲:為為夾竹桃科植物藤杜仲或毛杜仲、紅杜仲的樹皮,藥材較薄,外表面黃褐色,內表面黃棕色或紅褐色,斷面有銀白色膠絲,但膠絲較少。
偽品—黃皮杜仲:為衛矛科植物絲棉木或雲南衛矛等的樹皮,又稱土杜仲,外表麵灰色或灰褐色,內表面淡黃色,折斷面有少量白色絞絲,易拉斷
【現代藥理研究】
杜仲主要含有木質素類化合物,如雙環氧木質素類、單環氧木質素類,新木質素類和倍半木質素類等,並含有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如杜仲甙、京尼平甙、桃葉珊瑚甙等)、苯丙素類(如綠原酸、綠原酸甲酯、咖啡酸、松柏甙、香草酸等)、杜仲多糖、黃酮類及氨基酸類、抗真菌蛋白、揮發性成分、脂肪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免疫調節、心血管功能調節、抗衰老、骨細胞增值、抗腫瘤、抗菌消炎、利尿等作用。
【臨床配伍應用】
1、用於肝腎不足的腰膝痠痛,下肢痿軟及陽痿,尿頻等症:杜仲常配補骨脂、胡桃肉治腰痛腳弱,能補肝腎, 強筋骨, 暖下元,如《局方》青娥丸;治陽萎尿頻, 可與山萸肉、菟絲子、覆盆子等同用。
2、用於肝腎虧虛,下無虛冷的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或習慣性流產等。杜仲能補肝腎,調衝任,固經安胎。治胎動腰痛如墜, 可配續斷研末, 棗肉為丸服, 即《證治準繩》杜仲丸。亦可配伍續斷、菟絲子、阿膠等同用。對老人腎虛而又血壓高者, 可與淫羊茬、桑寄生、懷牛膝等同用;若肝陽肝火偏無者,可配夏枯草、菊花、黃芩等同用。
杜仲食療方
1、杜仲豬腰湯:杜仲15g、豬腰1只;豬腰剖開洗淨,與杜仲一同入鍋,如常法熬湯。能補腎助陽,可治腎虛腰背痠痛,腿膝軟弱,小便頻數。
2、杜仲煲豬尾:續斷30g、杜仲30g,豬尾1-2條;豬尾洗淨斬斷,與續斷、杜仲入砂鍋或者瓦罐,煲煮1-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能溫腎壯陽,可用於肝腎不足之腰膝痠痛,腿軟無力,行走不利。注:供2~3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