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食物的追求經過了食物匱乏——飢一頓飽一頓——解決了溫飽——高熱量美食幾個階段。
曾經食物匱乏的很長一段歷史,讓人類在追求高能量食物上一直持有一種求生的本能。
但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發現一些食物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吃飽”需求,吃不對真的可能成為致命的催化劑。
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的老話,很多疾病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係,例如消化道腫瘤。
人體消化道是所有食物首次到達的部位,所以這個部位也就是最初接觸有害物質的器官。
我們常見的口腔癌、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胰腺癌都和食物因素有關。
而哪些食物會成為人類致命的凶手呢?
這些,可能你也吃過:
一、黴變的食物
一些家庭都會儲備糧食和熏製的臘肉,這些食物可能會發生黴變,不要因為捨不得而將其留下。
黴變食物富含黃麴黴素,它被世界公認為是一級致癌物,其中B1毒性堪稱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
和普通致癌物不同的是:1mg黃麴黴毒素就能達到致癌的劑量,正所謂“毒中之毒”。
有人可能會想到“高溫防毒”,索性通過開水煮的方式去毒。
其實高溫防毒對這種毒素不是沒有作用,但是能起到防毒效果的溫度必須高達:270度以上。
而這個溫度對絕大數家庭而言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二、檳榔
“檳榔致癌”的話題曾在網路多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最後經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檳榔屬於一級致癌物,能引起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等諸多癌症。
檳榔口感較硬,經常拒絕會引起我們口腔粘膜纖維樣變, 觸發潰瘍。
而經常反覆拒絕,潰瘍處沒有機會恢復,久治不愈的潰瘍就會發炎,而長期得不到治療的炎症又會轉化成腫瘤。
三、醃製食品
“沒有鹹菜不下飯”,這是很多地區在飲食上的偏愛。
很多地區為了解決夏天沒有蔬菜可以吃的問題,會將夏天的新鮮蔬菜用於醃製,而且這種醃菜可能一吃就是一年。
醃製菜在烹飪過程中會放入大量的食用鹽,而食用鹽放置過久就會變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經過胃酸和蛋白質的作用,就轉化成了致癌物:亞硝酸胺。
所以,醃製食品對健康顯然不利。
四、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不僅顏色鮮豔,香脆可口,而且還含有較高的脂肪。
據了解,生活中許多人喜歡吃油炸食品,如早上的油條或炸糕,中午和晚上的各種炸雞或魚等。
但這些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醯胺、苯並芘有害物質,而世界衛生組織又把這些物質列為2A級致癌物。
當然,所謂的“致癌物”一定不能脫離“劑量”談“致癌”。
“吃了就會致癌”是很多老百姓對“致癌物”的誤解。很多人斷章取義的認為“致癌物=毒性”,所以對帶有致癌物的食品過於敏感。
正是不少人有這種心理,所以大量關於“抗癌食品”的文章在網上瘋傳。
其實真沒必要,任何毒副作用和致癌性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不是長期大量食用,人體排毒器官是可以代謝掉。
所以偶爾吃一次達不到致癌的效果,吃某一特定食品也起不到抗癌的效果。
但是話說回來,這些食品雖然一次兩次不致癌,但總歸來說還是對心腦血管疾病是不利的,最好是能少吃則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