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源於健康的骨骼
孕育生命之初,究竟是先形成心臟,還是先有骨架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生命之初,由骨架先造形。現代醫學研究指出:胎兒在母體內四周左右,脊柱的雛形已經開始長成,而這個時候,心臟細胞才只不過是一個小疙瘩,而後,體內的各種器官逐步發育。
正如所有的植物在成長過程中必定先長枝幹,後長葉,接著開花一樣,人體只有在長好了脊椎這一”枝幹”之後,才能生長出茂密的分枝和樹葉。
對骨骼,尤其是支撐整個身體的脊柱,千萬不要忽視它的功能與作用。正是養生之重在於骨,身體健壯才能鞏固。養生須從養骨開始,養好了骨骼脊柱這個核心功能,再對附在骨骼上的各種器官進行調養,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養骨從中軸線開始
“中軸線”本是中國古代建築裡的一種專用詞彙,在中國建築史裡,人們習慣把大建築群中統率全域性的軸線稱為”中軸線”。有人說,中軸線最寶貴的要點,就是它駕馭了人類創造物中最核心的部位。人體也有中軸線,在這個偉大的”建築系統”內,雙腿、雙手和頭不正像是一個小四合院,圍繞著脊柱這根中軸線,左右對稱地分佈排列嗎?
就如同一間房子,要建得牢固,穩如泰山,就必須找到正中軸線,將重力均衡分佈一樣,養生也要從人體的中軸線開始,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身體中軸是脊椎,它是人體的第二生命線。要知道,人體所有軟綿綿的內臟組織與器官,都要靠骨骼系統”懸掛”起來,而脊椎正是這些骨骼系統的支架,它上頂著頭顱,下基於骨盆,中間還要支撐軀幹,對人體來說,是切切實實地具備著一個大梁的支撐作用,試想,如果”大梁”脊椎出了問題,那人體豈不是要散掉了嗎?
補鈣和運動,不是養骨的全部
然而,在大多數人看來,養骨就只是意味著補鈣和運動。但其實,補鈣和運動並不是養骨的全部。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老年人總是在補鈣,卻還是骨質疏鬆;為什麼有些人經常參加運動鍛鍊,卻還是缺鈣的原因。養骨是有訣竅的,為了做一個身子骨強硬的”貴人”,必須掌握一些恰當的養骨方法。
美國骨科專家福斯特教授提出了新觀點:在骨質疏鬆的發病機理中,非物理因素(鈣、維生素d、荷爾蒙等)不是主要的因素,而在神經系統調控下的肌肉品質(包括肌塊品質和肌力),才是決定骨質強度(如骨量及骨骼結構)的最重要因素,即運動鍛鍊對增強骨質強度是不可或缺的。
這一觀點,受到許多與會中外專家的認同。
運動對於骨骼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並非所有的運動都適合去做,例如瑜珈,它是現代都市裡最流行的身體鍛鍊專案,可是有人卻因為長期不當的練習而造成身體的損傷。正因為運動也會造成身體損傷、過度疲勞等不良反應,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法。
適量地負重和運動,有助於鈣和礦物質有效地吸附在骨質裡,以阻止骨質的流失。中醫講究”筋骨不分離”,中老年人在補鈣的同時,應適量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以達到強筋健骨的作用。
除了適量的運動外,養骨中最重要的原則是補鈣不如護鈣。規律的生活習慣、戒菸酒、進行戶外運動、接觸Sunny、改善飲食結構、提高身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等等,都可以有效地促進鈣質在人體骨骼上的吸附。
另外一點是,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骨盆是不是偏斜、兩條腿是不是一條長一條短,早期發現問題,並儘快有針對性地進行康復治療鍛鍊,將有利於骨骼的健康。那麼,怎樣判斷骨盆是不是偏斜、是不是有長短腿呢?有兩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兩腿站立併攏,雙手自然下垂,再看兩肩的高度是不是落在同一水平線上,由此可以判定是不是有長短腿和骨盆偏斜的情況。
講究飲食,增強骨骼,延緩衰老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不僅是一句流行極廣的民間俗語,且具有相當的科學道理,我們都知道,食物支配人們的全部生活,使其正常體能活動與大腦的精神活動得以維持。
人的生命衰老從何時開始?對此,國內外的醫學專家們有兩種觀點:
一是認為人到不惑之年,即人在四十歲後開始緩慢地衰老。原因是當今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中年人就業壓力增大。在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肩上承擔的各種壓力也日益增加。於是,中年人常有歲月不饒人或力不從心的感受。在”人到中年萬事憂”的情況下,人的軟骨部分逐漸縮小且慢慢地變硬,跑步速度、彈跳高度和體能靈活性,與三十多歲時相比,已經明顯地有所減退。
二是認為人到花甲,即六十歲才算老年,生命體能才開始衰老。此外,醫學專家們在長期研究中發現,人的生理髮育程度一般在三十至三十五歲就達到頂點,身體細胞也逐漸開始衰老。男子到四十歲、女人到三十五歲後,每年都會喪失百分之零點五至零點六的生理機能,面板會慢慢地失去彈性和原有的光滑。在這個時期,如果不注重營養飲食、加強運動鍛鍊和養生保健的話,各種疾病就容易找上門來。
由此,往往會加速人體衰老的速度。
從現代醫學的養骨角度來分析,我們不應該還停留在”吃什麼補什麼”的觀念中,比如,想補充鈣質就去燉個骨頭湯,或是去買某一品牌的所謂補鈣營養保健品,或是天天早晚喝牛奶等。事實上,養骨未必需要特別攝取動物類的食物,原因是動物類食物屬於酸性食品。如果為了補鈣而額外增加攝取,則不但骨湯裡的鈣質在不平衡的酸鹼度環境裡不可能被身體所吸收,還可能增加了體內的酸性負擔,甚至破壞天然的新陳代謝。
其次,現在圈養的動物包括豬肉、雞肉等,大部分是用飼料催生長大的。飼料中含有激素,有的激素已殘留在動物的骨肉裡,被人體攝入後,抵抗力強者,當然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但體質較弱者,往往容易成為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因素之一。
人們適當地攝取五穀雜糧,才能有效對抗疾病
因為五穀雜糧都是生長在土裡,攝取了充足的天地之氣,在土壤、水分和Sunny的共同養育下,它們蘊藏著整個宇宙間的精華。
人們攝取植物雜糧,就是借它的力量,為我們汲取天地的能量。稻米麥面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而營養價值比較高的玉米,含有豐富的卵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e、油酸、鎂等成分,能夠舒張血管、軟化動脈血管、降低膽固醇、增加膽汁,促進身體廢物的排除。
黃豆有”豆中之王”的美稱,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各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物質。經常吃黃豆或黃豆加工製成的豆腐類食品,對人體有寬中下氣、利大腸、消腫毒、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黑芝麻具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等功效。花生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纖維素、可溶性無機物等成分,炒熟吃,對人體具有”開胃醒脾,滑腸,乾咳者宜餐,滋潤燥火”的功能,又有”長生果”之稱。
南瓜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是補血生精、治療糖尿病的佳品。雜糧之一的紅薯,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物質,能補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堪稱營養最均衡的經典食品。
在豆類中,除了前面講到黃豆是”豆中之王”外,還有營養價值程度不同的青豆、黑豆、白豆、綠豆、竹豆、扁豆等。豆類、骨粉等食品,含有豐富的鈣和大量乳糖、維生素等。
對生活在都市裡的人來說,在適當地搭配吃雜糧的同時,還要持續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其中適量地吃山楂、紅棗、橄欖、黑醋栗等,有助於人體強筋健骨。在此基礎上,可適量增加攝取含有豐富鈣質的魚、蝦仁、蝦皮和海帶等食品。
在膳食中,成年人每天補充的鈣質應達到六百至八百毫克,老年人應達到八百至一千毫克,牛奶二百五十毫升(含鈣三百毫克)。
一般每天須吃九至十二種食物,才能達到保持營養均衡的目的。
由於人體生理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一日三餐時間不同,每餐的食譜也應當做相對應的調整。如早餐食用低糖低脂的食物,午餐以高蛋白為主,晚餐則以高糖、低蛋白為主。
春夏秋冬輪迴,天氣變化反差大,人的生理和心理也會跟著發生變化。因此,不同的季節,人吃的飯菜也要隨之調整:春季要吃溫補陽氣之類的食物;夏季要多吃清熱去火的食物,並注意補足水分和鈉、鉀、鈣、鎂等營養物質;秋天氣候比較乾燥,要重視食用具有養陰潤肺功能的營養食物,冬季寒冷,進食的重點在於保陽滋陰,要多吃斂陽護陰的食物。
此外,飲酒要適量,因為酒精對軟骨會造成損害,特別是股骨頭、膝關節和其上的軟骨,而且膝關節、股骨頭壞死,膝關節軟骨發炎等,這些都是中老年人比較容易出現的病症。但少量喝酒還是有一定養生保健、防病治病作用的。如適量地飲用葡萄酒或啤酒可強健骨骼,這是美國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此研究指出,葡萄酒中含有多酚物質,能對骨骼發揮保護作用,而啤酒中含有大量矽元素,適當地飲用啤酒,對強健人體骨骼大有益處,有助於增強骨質活力。
講究飲食、均衡營養,粗糧細米適當地搭配,多吃補鈣食物,這樣一來,人體有了充足的蛋白質,就可以增加鈣的吸收和儲存,才有利於防止或延緩骨質疏鬆症。
補鈣養骨特效食譜
1.黃芪汽鍋雞:黃芪十公克,母雞一隻,姜、蔥、鹽、料酒、味精、花椒、水各適量。將所有原料加入汽鍋煲四十五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益氣,益骨髓,提高精神。適用於氣血不足、體弱怕冷者。
2.腎壯骨湯:溼海帶五百公克(用水泡發、洗淨,切成絲狀),黃豆一百五十公克。加入適量的鹽、油、姜等調味品,每天煮湯。
【功效】補充腎氣不足,防止或延緩人體骨質疏鬆,增強體能活力。
3.五色健骨豆:青豆二百五十公克,黑豆二百五十公克,枸杞三十公克,山藥五十公克,鮮姜十五公克。將上述五味加入清水中,用文火煮爛,再加入蠔油、鹽、調味料等,即可食用。
【功效】補腎填精,壯腰健骨。
4.通絡拌雙絲:紅蘿蔔三百公克,黑木耳(用水泡發)一百五十公克,生薑適量。紅蘿蔔及木耳切絲,生薑切片,加清水煮熟,再加入鹽、麻油、調味料等,即可食用。
【功效】補血順氣,通經絡,消食健胃,增強筋骨活動能力。
5.桂圓酒:桂圓三百公克,首烏二百公克,紅花三十公克,加五十度以上的白酒五百毫升。浸泡一個月即可,晚飯後飲用二十毫升。
【功效】適用於風溼關節痛、腰膝痠軟及貧血者。
6.雙菇肉絲:鮮香菇、鮮蘑菇各一百公克,瘦豬肉十公克,油、鹽、味精及鮮湯適量。將鮮香菇、蘑菇洗淨,對切,瘦肉切絲。將香菇和蘑菇先入熱油鍋煸炒入味,再入鮮湯煮沸,最後放入肉絲煮熟,適當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養陰,滋補骨筋,強身健體,人人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