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導讀:北大醫學女博士美麗說原創美文第196期

#健康2021#今天是除夕之夜,在這個本應該舉家團圓的盛大節日,很多人因疫情俄就地過年,前幾天就一個小妹妹就吐槽說,還不知道自己的年三十該怎麼度過呢?

其實,只要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無論在哪裡,都是幸福的。

#謠零零計劃#既然是除夕之夜,文章就應該輕鬆一點,在北大醫學女博士美麗說原創美文第196期文章裡,我就來幫你分析下為什麼針對帶下病,古今中醫都是從脾胃論治。

帶下病,為何古今中醫都從脾胃論治?

帶下病,也是婦科疾病領域最為多發和常見的疾病,主要以帶下之色、質、味、量的改變或異常為主要症狀。

因為從病勢觀的看待角度不同,不同的中醫流派比如寒病派、溫病派、補土派、滋陰派、火神派等儘管相同點很多,但基於出發點和理論的差異,不同派別中醫對帶下病的治療也有不同的看法。

不過,梳理文獻不難發現,大多數中醫流派都從脾胃論治帶下病。

遠從2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素問》裡的記載:“溼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就可以看出,只要脾胃之運化水溼的功能正常,清升濁降,就無帶下病之憂。

以首創中醫”八法“而聞名於世、書中所載經方至今還歷試不爽的清代醫家程鍾齡所著的《醫學心悟》中,也有這樣的認知:“脾氣壯旺,則飲食之精華,生氣血而不生帶;脾氣虛弱,則五味之實秀,生帶而不生氣血。”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脾壯,能運化飲食精華,就會氣血和而沒有帶下病;如果脾虛,就會導致帶下病,影響氣血功能。

對倪海廈影響很深的晚清時期中醫家唐榮川認為,“帶脈出於腎中,得先天之精灌注,後天之水濡養,則脈體衝孕,弛張有度,何致發生帶下?”

調和帶下的帶脈要得先天腎之精灌注,得到後天脾土運化精微之濡養,就不會產生帶下病。

從上述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從先秦時期到晚清時期,眾多醫家對於帶下病的治療多從後天脾土入手。

既然帶下病多從脾胃論治,那治法治則自然不外乎健脾補腎、清熱祛溼等。

依據第四批國家名中醫、國家婦科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專家、湖南婦科教授尤昭玲的理論,治療帶下病應該首先健脾化溼,方藥可常用黨參、白朮、山藥、甘草等。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閆楠在梳理應用帶下病穴位療法的醫學文獻時,統計發現帶下病從脾經治療的竟然佔到38%之多,可見古今中醫帶下病從脾胃論治不虛,閆楠還發現統計治療帶下病經常使用的方劑有完帶湯、易黃湯;且根據經方的使用以及中藥的使用,得出對於帶下病的治療,以健脾、昇陽、祛溼為主。

重慶市龍坡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陳豔君教授在總結多年的婦科臨床經驗時,認為女人往往到了40歲以後,腎氣逐漸衰弱,對於這類女性帶下病的治療,方劑中要配伍補益腎精的藥物,以使腎精充足,從而讓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比如陳豔君教授在採用完帶湯時要加右歸飲,同時透過艾灸神闕、雙側帶脈、三陰交、腎腧、次髎穴等艾穴療法用以調理脾腎。

從上面可以看出,就是現在婦科醫生,在治療帶下病的時候,也特別重視調理脾腎。

看到這裡,經常被帶下病困擾的你,當拿到醫生的方劑竟然發現有調理肝腎的功能,就不會詫異了吧。

明天的文章,我將在大年初一這天,重點解讀中醫歷史上著名的婦科大家傅青主從肝論治帶下病的理論,敬請期待。

9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陰 囊 瘙 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