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近日疫情期間宅家較多,我的讀史方向也不覺轉向幾位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其中最感興趣的是隋唐年間的“藥王”孫思邈。之所以最感興趣,一是因為他享有101歲的遐齡,是我心目中“仁者壽”的典範;二是因為他倡導了“天人合一”的養生理念,並將這一理念貫穿於《千金方》一書澤被後世。

孫思邈對中國傳統醫學有著相當深入的研究,自幼就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歷代醫學經典下過一番苦功夫,加上自己行醫積累的豐富的臨床經驗,年紀輕輕醫術就很高明了,已經在四鄉八鄰小有名氣。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成果,編撰了中國最早的一部醫學類書《千金方》,該書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分,分門別類,以人體五臟六腑為綱,每一種臟器首先是作一個總論,羅列各家的不同見解,然後列舉每一種相關病症的脈象、症候,有針對性地分別給出療法和藥方。這些內容包含了不少寶貴的民間醫學經驗,經過孫思邈的親身實踐,都已證明行之有效。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藥王”孫思邈,我以非專業的眼光仔細翻閱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一頁頁翻過,發現紙頁間不僅僅是對藥物進行釋名、性味、主治、正誤、附方諸多方面的全面分析,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時時以著者本人行醫用藥的切身經驗進行點撥,這無疑是起到了點石成金的效果,由此,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偽存真的精神和救死扶傷的醫德。孫思邈指出,在實際使用藥物的過程中,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充分考慮到人體整體機能的平衡,不能紙上談兵,斷章取義,死搬硬套。治病用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定要把握好度,藥量如果不能做到恰到好處,那麼不但無助,反受其害。

孫思邈不愧於“藥王”的稱號,為了儘可能多地弄清藥性,他數十年如一日,親自登峨眉山、終南山、太白山,邊採藥邊在行醫治病過程中進行臨床試驗。《新唐書》說孫思邈的《千金方》記載了800多種藥物,並對其中二百多種中草藥的採集季節作了扼要的說明,又用以病帶藥的方法,把疾病分為65類,詳細介紹了治療各種疾病所用的藥物。作為被後世尊為“藥王”的孫思邈,他憑藉自己長期積累的豐富的傳統醫藥學知識和經驗告訴人們,中藥乃保身養命的瑰寶,對於病人來講,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滋養氣血,調理陰陽,扶正祛邪,改善臟腑功能,但是用藥必須謹慎,不可妄服。孫思邈在《千金要方》的《服食法》一卷中指出,世人大多眼光短淺,往往只看到五穀雜糧可以吃飽肚皮,卻不知苦口的良藥對起死回生的助益。服藥之前首先要摒除各種對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素,比如浮躁的性情、不切實際的慾念,然後才能保證服用藥物獲得的藥效。另一方面,服藥的種類也需嚴格講究次序,先服草本藥物,次服木本藥物,最後服用石質藥物。只有依照這樣的次序才能順應藥物的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唐書·孫思邈傳》記載了孫思邈與盧照鄰的一段對話,盧照鄰是詩壇“初唐四傑”之一,我們應該都不陌生。他向孫思邈請教治病的祕訣,孫思邈的回答完全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強調“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先知自慎也。”大致是說,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順應自然的道理是相通的,天有四時五行、寒暑更替,人也有四肢五臟、呼吸吐納。人體產生疾病就好比自然界發生災害,自然災害無法抗拒,但是一旦發生,還是有辦法慢慢治理好的,但不可操之過急,恰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孫思邈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於陰陽、推步、醫藥無不善”,對民間藥方非常重視,對病人“導以藥石,救以砭劑”,堅信只要“和以至德,輔以人事”,就能做到“體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災”。從《千金要方》來看,這位“藥王”不但精通內科,而且擅長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以及按摩、鍼灸、衛生保健、藥療食療、養生等等,至少有二十多項成果開創了中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孫思邈充分吸取了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一病一方”的體例,在《千金要方》中靈活變通為“一病多方”,甚至好幾個藥方合成一個“複方”,或者一個藥方分解成幾個“單方”,分別治療不同的疾病,明顯增強了治療效果。

多年前我曾經踏訪陝西耀縣孫思邈舊居,瞻仰過“藥王”塑像。那是一位慈眉善目、鼻直口方的長者,身著官服安詳端坐。但是根據《新唐書》的記載,自隋入唐,孫思邈一直沒有接受皇帝欽點的官職任命。隋文帝“以國學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欲官之,不受。”“復召見,拜諫議大夫,固辭。”後來一直到唐高宗也曾想授給他爵位和官職,孫思邈都沒有接受。但是他答應留在京城長安,把自己精湛的醫術毫無保留地貢獻給朝野上下。我想,後人為這位“藥王”塑的像之所以身著官服,說明他是百姓心中理想的真正造福於民的好“官”,雖不是官而勝於官。事實上孫思邈堅辭高官厚祿,一方面是不慕榮利,同時也是為了“無官一身輕”,保證有足夠的時間行醫和採藥,來去自由,免受官場羈絆。

如果說高超的醫術是一名醫者得以安身立命的法寶,那麼對於孫思邈來說,具有高尚的醫德更是他得以成為巍巍“百代之師”,流芳千古的根本原因。孫思邈當然不知道後人會尊奉他為“藥王”,但是他所做的一切表明,他分明就是醫藥學領域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王者,無敵也。世人把“藥王”的稱號慷慨地給予孫思邈,並長久地懷念他,充分說明這位“藥王”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畢竟,為最大多數老百姓造福的人性之光是“天人合一”的最好體現。孫思邈的醫道合乎“醫乃仁人之術,必具仁人之心”的定位,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可以說是“仁者無敵”。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什麼時候喝水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