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志痛經屬於婦科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的患者發病急驟,痛苦難堪滿頭冷汗,有的患者病史纏綿,數年不愈,每個月都飽受痛經的煎熬。 痛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肝氣不舒,下焦寒邪,氣血兩虧,氣滯血瘀等等原因都可以導致痛經發作,因此治療起來頗感棘手,長期針灸治療,許多患者無法堅持。服用湯藥,許多患者不喜歡喝苦藥湯子。這可怎麼辦呢? 本診所這現年透過仔細鑽研探討,終於創造出了針刺會陰穴的有效方案。極大的解決了痛經患者的長期痛苦。 穴位部位,在人體的肛門與生殖器之間中點,穴位區域嚴格消毒後針刺一公分深度即可,速刺疾出,不需留針,許多患者竟然一次痊癒,少數患者需要每次痛經時針刺一次,幾次後基本徹底痊癒。尤其是許多學生,痛得無法上學,針刺後即刻明顯緩解能及時去學校以免誤課。 病例不勝列舉,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醫痴按:會陰穴是個神奇的穴位,人體奇經八脈中最重要的三條經脈任督衝脈交匯於此,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衝脈為血海,又為十二經之海,人體能量最多的三條經脈交匯於此,此處暗藏之能量可想而知。道家天門地戶之地戶,瑜伽之海底輪,鬼門十三針之鬼藏等等皆在此。從洛書來看,此處在北方,屬腎,為先天陽氣升發之處,是“天一生水”之處。先天一點真陽從此穴而出,上督脈循頭頂又下任脈,歸於丹田。然因此穴位置特殊,故自古用此穴治病人實不多。今人郭廷英前輩善用此穴治療乳腺增生,奇效,幾次即可消增生於無形,又用此穴治帶狀皰疹及頑固性痛症及癌症之疼痛等,皆有奇效。醫者以治病救人為己任,若能為患者解除病痛,醫者又何須有此分別之心而棄之不用耶?
百歲針灸醫生治病保健核心8穴詳解無極保養灸是我的治療術的核心,是我根據古代醫書中記載的幾乎所有的灸術,透過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加以檢驗後創造出來的。四十多年來對無數患者的治療效果已經證明其功效。
之前的灸術只侷限於由專門的針灸師來做,而無極保養灸人人都可以用,而且適用於所有疾病。
無極保養灸不僅是治療法,更是保養法。無極保養灸的灸位是在人體內360個經穴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穴位。無極保養灸是以協調的原理創造出來的療法。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協調非常重要,經穴和經穴之間的協調也非常重要。無極保養灸結合了從古到今的各種醫書裡認可的各種協調性經穴。
無極保養灸是治療慢性病的療法,也是預防疾病的灸法。長時間施灸的話,幾乎所有的疾病都會得到好轉。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長壽穴。在日本以長壽而聞名的萬平家族中,三代裡就有6個人超過了100歲。他們長壽的秘訣就是在足三里穴上施灸。
把足三里穴命名為長壽穴是有根據的。人一旦上了年紀,下體的氣就流到上體。這就是為什麼小孩一時也坐不住,一直都要跑來跑去,。而老人們卻總是下肢無力,走路都困難。
在足三里穴上施灸,流向上體的氣就會回到下體,使下體重新恢復力量。同時使氣不再偏向於上體,在全身迴圈暢通,最終使身體更加健康。
足三里穴是下拉氣的力度很大的穴位,所以如果沒有患特殊疾病,一般不會用在孩子身上。
位置 :
足三里穴在外膝蓋下三寸,用力按足三里穴會感到壓痛。
(2)曲池穴
論健康和長壽時總是少不了曲池穴。曲池穴是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成人病時不可或缺的穴位。
在高血壓患者的曲池穴上施灸,血壓就會恢復正常。偶爾有些患者血壓沒有恢復正常,但因高血壓而產生的各種症狀也會消失。只要堅持施灸,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也能夠得到好轉,並且還可以預防中風。除此之外,在曲池穴上施灸會使面板變得更加美麗,內臟也會更加堅實。
位置 :曲池穴位於彎胳膊時出現的肘橫紋的外側端上。 伸直胳膊時,就在肘橫紋外側端和肱骨外上囚連線中點上。 用力按曲池穴會感到痠痛。
(3)中脘穴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中脘位於胃的中央,是身體氣血迴圈經絡的出發穴。作為影響全身的經穴,對高血壓、胃潰瘍、消化不良、肚子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疾病具有特效。
位置 :中脘穴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的連線線的中間點上。
(4)氣海穴、關元穴(男性)
精是生命的根,也是實現生殖活動和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作為生命的源泉,精為我們維持身體、延續生命。氣海穴和關元穴就是精聚集的穴位。
如字面意,氣海就是氣的海洋。是先天性元氣聚集的部位,也是生命的根源。關元穴是形成男性的精的根本,有句古話說七八十的老人也能回春,指的就是關元穴的奇效。在氣海穴和關元穴上施灸,會使人充滿活力,不知疲勞,而且生殖能力和效能力也會明顯得到改善。
位置 :氣海穴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一寸半的位置。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
如果我們把肚臍到曲骨的距離分成五個部分時,從肚臍向下數第三個支點就是關元穴。從肚臍向下的第一個支點和第二個支點的中間就是氣海穴。
(5)中極穴、水道穴(女性)
對於女性,我們會用中極穴和水道穴來代替氣海穴和關元穴。中極離人體內儲存水液的膀胱很近,是膀胱的氣聚集的地方,位於女性精的根源---子宮的上方。如字面意,水道是水液的通道,從解剖學角度上看,水道位於卵巢上方,是治療女性疾病時必不可少的穴位。
位置 :中極穴位於前正中線,臍下四寸處。 水道穴位於臍下三寸處,距前正中線兩寸。
如果把肚臍和曲骨的連線分成五個部分,從肚臍向下數開始第四個就是中極穴。水道穴在肚臍下側的第三個支點線上,在肚臍和兩個中心橫向連線線的中央線相交的交點上。與增強男性精力的關元穴在同一線上,位於關元穴的左右兩旁。
站長補充:在燻灸肚臍下的穴位之前,最好是先修剪,以免釀成森林火災。
(6)肺俞穴
肺俞穴是肺的氣匯聚的穴位。 人一旦變老,就會經常感到後背發癢,有種涼風吹來的感覺,還會感到胸悶和僵硬,這個部位就是肺俞穴。
很多上年紀的人都曾得過肺病。因為在他們年幼時流行過肺炎,他們年輕時正是結核病最猖獗的時候。現在的年輕人當中也有很多人肺不好,那是因為空氣汙染所致。因此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只要在肺俞穴上堅持施灸都會有好處。
位置 :肺俞穴位於人體背部,第三胸椎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頸椎下面開始就是脊椎,肺俞穴在第三脊椎和第四脊椎中間凹進去的支點和肩胛骨的稜角連線的中央。換而言之,在脊椎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肺俞穴。
(7)膏肓穴
膏肓穴是同時治理心臟和肺的非常重要的穴位。從前就有句話說:「一旦膏肓穴上生病,就無法治癒了」,由此可見膏肓穴的重要性。古代醫書《醫學入門》中寫道:「在膏肓穴上施灸能治百病,再加上在氣海穴和三理穴上施灸,治療和保養即可同時解決」。
在膏肓穴上施灸,瘦小的人會健壯起來,數十年的老毛病也會在幾個月內有所好轉。
位置 :膏肓穴位於背部,第四胸椎突下,左右旁開三寸位置,肩胛骨內側。
(8)百會穴
百會穴是督脈、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五個經脈匯合,一百多個氣聚集的地方。頭頂上的百會穴是接收上天的氣,均勻陽氣的部位。
在百會上施灸對精神病、癇疾、頭痛等所有的頭部疾病都有效果,還能提高記憶力和集中力,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因此,百會穴是對大人和小孩都非常重要的穴位。
位置 :
百會穴位於頭頂,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的交點處。
補充:灸百會穴容易燒到頭髮,所以最好是將百會穴附近的頭髮剪短或剃光。另外,也可以用吹風機的熱風來代替艾灸,不過吹風機有二個缺點:嚴重的噪音與電磁波。
失傳千年的《黃帝外經》之脈動篇 雷公問於岐伯曰:手太陰肺、足陽明胃、足少陰腎,三經之脈常動不休者何也(1)?岐伯曰:脈之常動(2)不休者,不止肺、胃、腎也。雷公曰:何以見之?岐伯曰:四末(3)陰陽之會者(4),氣之大絡也。四街者(5),氣之曲徑也。周流一身,晝夜環轉,氣無一息之止,脈無一晷(6)之停也。肺、胃、腎脈獨動者,勝於各臟腑耳。非三經之氣獨動不休也。夫氣之在脈也,邪氣中之也,有清氣中之,有濁氣中之。邪氣中之也,清氣中在上,濁氣中在下,此皆客氣也。見於脈中,決於氣口(7)。氣口虛,補而實之,氣口盛,瀉而洩之。 雷公曰:十二經動脈之穴可悉舉之乎?岐伯曰:手厥陰心包經,動脈在手之勞宮也。手太陰肺經,動脈在手之太淵也。手少陰心經,動脈在手之陰郄也。足太陰脾經,動脈在腹衝門也。足厥陰肝經,動脈在足之太沖也。足少陰腎經,動脈在足之太溪也。手少陽三焦經,動脈在面之和髎也。手太陽小腸經,動脈在項之天窗也。手陽明大腸經,動脈在手之陽溪也。足太陽膀胱經,動脈在足之委中也。足少陽膽經,動脈在足之懸鐘也。足陽明胃經,動脈在足之衝陽也。各經時動時止,不若胃為六腑之原,肺為五臟之主,腎為十二經之海,各常動不休也(8)。注 解:(1)三經之脈,常動不休者何也:脈,指氣脈,《黃帝內經·靈樞·五十營》篇中講:“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在動”。這裡雷公問岐伯:為什麼手太陰肺,足陽明胃,足少陰腎之三脈會常常搏動不停呢?(2)脈之常動:經脈的動脈處會有能用手感覺到的跳動。(3)四末:四肢末梢。(4)陰陽之會:陰經和陽經的會合相聚的地方。(5)四街:指頭:胸、腹、脛各部的經氣執行的通道。《黃帝內經·靈樞·衛氣》“頭氣有街、胸氣有街、脛氣有街”。(6)晷:古代用日影移動定時刻的器具,如今之鐘表的計時器。這裡是說人的經脈執行氣血沒有一時一刻是停止的。(7)決於氣口:人體經脈執行的現象取決於氣口,而氣口就是指人手腕處的“寸口脈處。”(8)各常動不休也:其實人體各經脈都有動脈處,只不過因為足陽明胃經是六腑之原,手太陰肺經是五臟之主,足少陰腎經是十二經之海,因此這三條經脈搏動最明顯。探 微:無論是修真還是養生,都離不開對自身經脈的認識和理解,因此繼前文先天天氣通三關接後天,息調而後脈順,觀察脈順否則有三處明顯外徵,而其它各脈之動脈也在本篇。氣息有數,脈行有軌,人身氣血執行是有度的。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一息(一呼一吸)共行六寸,一日夜中,共息一萬三千五百次,脈行五十週,環繞周身。詩云:一吸開關又一呼,周天大衍合河圖。遍行真氣三千度,笑飲長生酒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