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時期的養生學思想發展,大致有如下幾個特點:①對養生理論的闡述往往是融醫、儒、道、佛諸家養生思想於一體,各取其長。②漢唐時期的養生家,往往也是著名的醫學家。其具有豐富的醫學理論及臨床實踐經驗。因而,對養生方法的論述,多具體、實際而有效。③這一時期的養生專論、專著,在理論上有了較為系統的論述,既承襲了先秦的學術思想,又有所創新和發展。並作為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予以專門闡述。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茲將江唐時期有關養生理論和實踐發展的主要內容概括介紹如下。
(一)張仲景的養生思想
東漢醫家張仲景,繼承了先秦時期的醫學理論,博採眾長,著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其中,也從病因學角度提出了自己的養生觀點。
1、養慎 養慎即調護機體以順應四時之變,仲景認為:“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懺經絡,....病則無由入其胰理”(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並治》)。明確指出,注意四時變化,外避虛邪賊風,是防病保健的一個重要方面。
2、調和五味 仲景特別強調飲食與養生的關係,“凡飲食滋味以養於身,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因而“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並治》)。明確指出,飲食之冷熱、五味之調和,以適宜為度,方可起到養生作用。反之,於身體有害。
3、提倡導引 仲景對導引吐納也十分重視,他主張用動形方法防病治病,如《金匱要略》中雲:“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勿令九竅閉塞”。仲景的上述養生思想,具體體現了中醫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
(二)華倫的養生思想
華倫是與張仲景同時的醫家,他繼承了先秦《呂氏春秋》中的動則不衰之說,從理論上進一步闡述了動形養生的道理,如《三國志華化傳》中載其論雲:“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華倫對導引健身術十分重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
總結歸納為模仿虎、鷹、熊、狼、鳥五種動物動作的導引法,稱之為”五禽戲”。方法簡便,行之有效,大大促進了導引健身的發展。
(三)王充的先天票賦說
東漢時期的王充,在養生方面,提出了票氣的厚薄決定壽命長短的觀點,在他所著的《論衡》中強調指出:“若夫強弱天壽,以百為數,不至百者,氣自不足也。夫票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壽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王充還認為,生育過多,往往影響下一代健康,他指出:“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死。......字乳亟數,氣薄不能成也”。所謂“疏字”是指生育較少,少生少育則票受父母之精氣強,故子女健壯而壽命亦長;反之,“數乳“者,則票受父母之精氣薄弱,故子女體衰而壽命短,因而提倡少生少育。王充的這一思想,將養生與長壽聯絡起來探討,是很有見地的,大大豐富了養生學的內容。
(四)《神農本草經》重藥補
成書於東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共載中藥365種,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藥物為補養之品,計120種,多具有補益強身、抗老防衰之功效,提倡以藥物增強身體健康,如人蔘、黃茂、獲苓、地黃、杜仲、枸杞等,均為強身益壽之品。後世醫家據此而創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藥。
(五)方士之術的利弊
秦漢時期的統治者,如秦始皇、漢武帝等都追求長生不老,想方設法尋求長生不老方藥。因而,社會上方士盛行,煉丹術、服石法、神仙術以至房中術等,曾風行於世。鼓吹和信奉煉丹、服石可使人不老不死者,此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誤服者多中毒暴死。故自漢以後,許多醫家都指出亂取丹石之害。但也應看到,當時統治者的謀求長生,客觀上促進了方士對煉丹、服石、導引等養生方法的探索。東漢時期的魏伯陽,即總結了前人經驗,著成《周易參同契》三卷,闡述了煉丹的理論和氣功的理論和方法。同時,亦如實地指出了金石對人的危害。書中有關氣功的論述,至今仍有研究和參考價值。而其所述煉丹
之術,在化學史上亦有重要貢獻。